龙的传人程建伟

10.03.2015  10:07

    师傅传给他的2条老龙,也像师傅那样老得散架再也舞不起来了,但程建伟一直珍藏着。  

     魏永贤 图/文

    3月4日(正月十四)一大早,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东关村村民程建伟的家里集结了上百乡党,他们穿上红的、黄的、绿的社火服装,将2条32米长的巨龙从家里请出,准备在镇子东关到西关的3里长街上舞龙。

    程建伟说:“今天有120人参加舞龙活动,2套锣鼓队40人,龙凤旗手20多人,舞龙的50多人,耍起来威风着咧!”一绿一黄2条巨龙出了小巷,来到大街,如蛟龙出水,在激昂的锣鼓声中开始狂舞。   

    43岁的程建伟太喜欢龙了,小时候看大人舞龙,18岁开始耍龙。2011年底,程建伟的师傅去世,程建伟接手师傅手中的2条老龙成为临潼雨金舞龙社火新传承人。2012年临潼雨金舞龙社火成为西安市“非遗”项目。作为“非遗”传承人,程建伟压力很大,当务之急是要有能舞的龙。2012年夏天,程建伟开始造龙,他请来画家、裁缝等工匠,历时2个月,花费1万多,做成2条长32米,龙身直径80厘米的巨龙。在制作时,程建伟除了按老规矩做龙外,对龙的用材进行革新。原来的两条巨龙龙头重达98斤,壮汉举起尚可,舞动翻滚却难,为了更灵活地舞动,程建伟将龙头改用轻型材料,新龙龙头重只有46斤,壮汉操控起来就灵活多了。

    雨金舞龙社火,是西安临潼区雨金街办东关村百姓代代相传的民间社火绝活。根据当地民间传说,雨金原本只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住户也很少,还偏偏遇上了连年干旱。有一天这里忽然电闪雷鸣,天空中下起了大雨,最奇的是雨中居然含金。从此这个小村落被视作吉祥之地,并由此定名“雨金”,住户也渐渐多起来。可到了唐代,雨金忽然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居民患病无数,直到药王孙思邈来到此地悉心为大家治病,瘟疫才得以控制。后来为了纪念好心救人的孙思邈和仁慈降雨的龙王爷,雨金人每年正月都要在当地舞龙,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为闻名远近的雨金舞龙社火。

    程建伟觉得舞龙的含义很广泛,其一是不忘根本祭祖感恩;其二是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奋斗创新;其三是喜庆欢乐,烘托气氛。程建伟说只要舞起龙所有烦恼都不见了。但舞龙背后程建伟有他的忧虑,以前雨金舞龙更多的自娱自乐,但舞龙需要经费,道具、运输车辆、参演人员的吃喝等都需要大量金钱支持,程建伟希望通过商演来解决经费困难的问题。但这样大型的舞龙社火,表演起来要100多人参与,费用高,一般活动请不起,商演的机会很少。经费匮乏使舞龙难以为继,影响了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