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将打造“123560”城市空间新格局

12.12.2015  10:43
 

    昨日,西安市发改委主任强晓安向集中视察的省人大代表们,勾画出了西安市“十三五”发展的美好蓝图。

    “十三五”发展目标:建设“121”,实现“135

    强主任表示,下一个五年,西安市的城市定位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建设“121”,实现“135”。建设“121”即“一起点两高地一都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实现“135”即“一率先三跃升五增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经济外向度的跃升,促进城市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及绿色发展力的大幅增强。

    构建“一心、两带、七组团、十板块”产业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将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产业,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心、两带、七组团、十板块”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一心”,即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和支撑大都市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核心;“两带”,即高技术与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带、文化旅游与现代物流产业带;“七组团”,即在高技术与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带上,形成阎良航空组团、高陵装备制造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经开区先进制造业组团、沣东统筹科技资源产业组团、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组团、航天基地航天产业组团等“七组团”;“十板块”,即在文化旅游与现代物流产业带上,形成临潼旅游产业板块、临潼现代物流板块、国际港务区国际物流商贸板块、浐灞生态与国际合作板块、曲江文化板块、引镇现代物流板块、汤峪休闲旅游产业板块、终南文化旅游与健康养老产业板块、草堂文化旅游产业板块和楼观文化旅游产业板块等。

    加强西安港建设,申建陕西(西安)自由贸易园区

    未来五年,西安市还将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同步推进科技、产品、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和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最大限度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加强西安港建设,申建陕西(西安)自由贸易园区,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提升城市外向度,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分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十三五”期间,西安市将构筑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强主任表示,“十三五”期间,西安市还将构筑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新格局。以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构筑“一轴双城、三个副中心城市、五个城市组团和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的“123560”城市空间新格局。

    “一轴”即以渭河贯穿东西为轴,稳步打造沿渭河景观带、生态带和产业带。“双城”即渭河以南为中心城区,重点优化和提升城区功能,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渭河以北规划建设渭北新城,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区。“三个副中心”即要继续推进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建设。“五个城市组团”即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5个城市组团。“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旅游、物流、都市农业、健康休闲小城镇。

    更加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未来五年,西安市还将强化城市文化的先导性和引领性功能,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区县、文明村(社区)镇(街办)、文明单位及道德模范、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评选、奖励和宣传工作,提升居民道德素养。全面保障改善民生,将更加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着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全面开展涵盖高中阶段的13年义务教育。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十三五”期间,西安市还将加强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加快改善水环境。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和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治理体系完善和公共安全体系健全为工作重点,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