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延安市投入经费255.2亿元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30.01.2016  20:59
            近5年来,延安市始终将教育事业作为社会民生事业之首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大教育财政投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教育协调快速优质发展。             回眸“十二五”期间延安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71.07%提高到92.9%,全市高考二本上线率由2010年的26.2%提高到2015年的33.8%;延安中学应届毕业生苏悦同学摘得2014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12.91万贫困生得到资助;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14所;全市有10个县区实现“双高普九”,4个县实现“双高双普”,3个县区建成省级教育强县(区),3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55.2亿元。 2010年至2014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55.2亿元,年均财政性教育经费超过50亿元,均超过当年GDP的4%,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投入资金12.87亿元,受益学生106.16万人次,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吴起、志丹、黄陵三县实现免费高中教育。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投入3.05亿元,资助贫困生14.89万人次;落实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69亿元,受益学生30.24万人。             从2010年至2014年,全市累计投入52.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14所,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0.9亿元,净增17.6亿元;学校占地面积增加到890.9万平方米,净增89.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增加到381.9万平方米,净增22.8万平方米,中小学硬件建设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规范校长教师聘任管理,推行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建立城乡教师支教帮扶制度。全市新招录中小学教师3500多名,完成“国培”“省培”计划6.4万人次,市级培训8900人次。全面开展普通中学合作办学,开展城区学校视导工作,并向县城中学拓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延安中学和宜川中学办学经验。实施了延安中学、延安市实验中学、延安职院附中改制。             ——城区教育矛盾有效化解。 2013年全面启动延安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共实施城区校建项目30个,新建高中、初中各1所,新建改建小学、幼儿园各3所,新增学位10320个;完成了城区小学校际联盟校容校貌改造和功能完善工程;建成了城区校际联盟视频教室和网上阅卷系统;组建了小学和中学校际联盟各6个,促进了校际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成省级骨干专业15个,市级骨干专业30个。全面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开展职教培训和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实施延安城区中职学校整合,将3所中职学校并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办学层次得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胡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