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级干部辞职炒股 300万炒成2000万

11.04.2015  22:19

    随着牛市的来临,大量资金入市,开户人数也出现“井喷式”增长。南都记者采访深圳、珠海、江门、中山等地的多家证券公司和券商发现,在这批股民中,“80后”最多,但从投入的资本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35岁以上的股民。另外,投资者的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投资者已从散户往机构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募、保险、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入市,个人投资者更加乐于将资金托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而且,市场上做多和做空的工具、衍生品工具越来越多。

    开户股民人数暴涨“80后”最多

    记者在中山采访发现,从去年至今的牛市行情,吸引了大批股民的开户。据金元证券中山营业部相关人士介绍,这两个月,每个月都至少有200多客户来开设炒股账号。而南都记者在去年年中采访得知,当时仅有数十人来开户。

    而安信证券中山营业部的相关人士则介绍,该公司在中山有两个营业点,目前每个营业点平均每天有50个新客户开设账号。按照一个月有22个工作日来计算,单一个营业点的新开户客户数量就达到1000多户。

    “这两个星期很火爆,每天过来我们营业部新开户的股民就有五六十个,比去年底那一波翻了两三倍。”中投证券江门营业部投资经理尹晓峰介绍,去年下半年此轮行情启动以来,江门入市的新股民就明显增加,“大概去年9月底以来每天有20多人开户。今年1-2月市场调整期人数有所减少,但进入3月随着行情的再次启动人数开始爆发式增长。

    中山的两个证券公司负责人均表示,开户的多数是80后,90后较少,70后、60后则更少。为什么年龄层面如此明显?相关人士介绍,60后、70后早在上一波行情中就已经开户了。从学历来看,较年轻的新开户股民中,学历也相对比较高,基本是大专以上学历。

    实际上,年龄层也与资金量相关,总体上看,虽然80后开户的人数多,但80后、90后的资金总量比较少,在5万-20万。而35岁以上的新客户,投入股市的资金额可以达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尹晓峰介绍,与上一波2007年6000点大行情相比,资金量百万级别的大户数量、资金量都明显增加,主要是中年市民。

    除了新开户,以往账户休眠、冻结股民的也纷纷前往券商“解冻”。“这部分股民也不在少数,在2007、2008年高位追入后来割肉跑掉,现在又回来激活账户入资金交易。”长江证券江门东路二路营业部理财经理陈雅虹说。

    亦有部分股民当年高位套住后索性不管,已经忘记账户及密码,现在又前往券商找回,重新入市。“找回账户,有不少股民发现当年套住的资金已经解套了,还小赚了一笔。”尹晓峰说。

    投资者结构在向机构化转变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投资者结构以往一直以散户为主。新一轮牛市来临之后,这一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深圳证券交易所今年3月份发布的《2014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资产占比与去年相差不大,但是股票投资的总体交易活跃度上升。

    据了解,新一轮的牛市,的确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这其中,有一部分投资者选择了加杠杆,用融资融券、权益互换等形式参与本轮行情。面对多种原因推动下迎来的一轮久违的上涨行情,招商证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一波牛市中,有两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一是投资者结构向机构化转变,这轮牛市,不再是一个单纯以散户为主的市场,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公募、保险、私募等机构投资者入市,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把资金托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以招商证券的主券商综合服务平台为样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种趋势。“我们在2013年推出主券商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也是国内最大的对冲基金综合服务平台。短短两年时间,该平台上就聚集了数百亿的私募对冲基金资产,托管和外包资产更是超过千亿规模,平台上还有众多的海内外高端机构投资者,因为我们为这些私募基金、对冲基金提供极速交易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以我们得以亲眼见证很多知名的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第二个与以往牛市不同的特征就是,市场上做多和做空的工具、衍生品工具越来越多。比如股指期货、权证。相比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更能够综合地运用这些创新型的衍生品工具去实现自己的投资策略。

    “这种转变意味着中国股市正在趋于成熟。”该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