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区位优势下的榆林(城建篇)
榆林,21世纪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盐等8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源富集区,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榆林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然而,这种单一的能源结构无法抵御经济大潮的冲击,随着世界经济增速下滑、能源需求量的大幅下降,以能源为主的榆林经济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经济下滑而产生的其他行业不利影响也逐一显现。
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让榆林经济在世界经济大潮中能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保持较快平稳的速度继续增长,如何实现这一理想,面对挑战,打造承载榆林经济扬帆远航的发展“航母”,尽快适应世界经济变化的新常态,保持榆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宏伟规划给榆林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踏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道,让榆林经济再发力。
“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习近平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再次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以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西部地区的榆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如何利用优势填补劣势,加入“一带一路”发展的快车道,让榆林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打造宜居城市 展现驼城魅力
榆林,塞上名城,边塞重地,大漠风光,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相融。在古代,榆林就是内地与北方少数民族,以及中亚、西亚进行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位于榆林城以北的长城镇北台下的款贡城就是历史上延续多年的商品交易城,所以榆林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重要的贸易城市,水草丰美和半寒半温的气候特点,使这里成为休闲旅游的避暑胜地。根据这些特点,榆林近几年来着力打造北方的最宜居城市,提高榆林人的幸福指数,适应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榆林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的建设规划高度重视,规划建设晋陕蒙中心城市、宜居城市、避暑胜地,以提高榆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加大了城市道路、绿化、休闲、景观等建设力度,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榆林——塞上驼城园林式的城市景观已经展现,使得榆林中心城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中心城区建设工作中,榆林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思路目标,全力推进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和城市绿化工作。城市道路建设是榆林市委、市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榆林过去是一个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差,特别是道路建设滞后,随着榆林能源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也相应快速增多,让榆林的城市交通开始变得拥挤起来,堵车现象随处发生,出行成为人们最头痛的事情,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人们出行大多时间浪费在了短短几公里的路上,道路通行的效率降低,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也同时降低,行走在城区的人抱怨不断。为此,榆林市委、市政府把这些关系民生的问题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决定解决城市交通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提升城市的幸福感,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区的路网建设,以此缓解多年来的交通拥堵。2011年以来,榆林中心城区共新建城市道路35条,主次干道共计57公里,有环城北路、新一路、长安路、河滨东路、东山大道、桃园东路等,建成了榆林大道沙河口大桥、朝阳大桥、东山大道榆阳河大桥、文化南路沙河口大桥等9座大桥。打通恒安路、银沙北路、文化南路、富康西路、芹涧路、文化南路南延、文化北路、开光路、建榆南路、新三路、驼峰北路、校场东路、榆阳西路等13条“断头路”。经过3年多的努力,榆林的城市交通网络逐步完善。目前,榆林市继续加快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城建“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新建道路桥梁项目实际实施35个,续建项目11个,道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三个片区:一是旧机场片区。包括建榆路南段和北段、榆阳西路、榆林大道、新二路、沙河二路、沙河一路西段、新三路。二是河滨公园片区。包括南北向的长安路、滨河路,东西向的永乐路、新楼巷西段、钟楼巷西段、广榆路西段、望湖路西段、广济一路。三是东沙金沙路以东片区。以金沙二路为中心,包括桃园东路、金沙三路、红山东路、东沙一路、育才东路、育才二路、东一路、望湖东路。桥梁建设主要是榆林大道沙河大桥、芹河大桥、榆阳河大桥3座桥梁。目前,11个续建项目已建成,现在的榆林城区已经解决了道路堵塞的问题,人们的出行非常便捷,通行效率提高,各行各业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榆林的城市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推进道路绿化 建设园林城市
由于榆林地理位置的原因,生态环境一直困扰着人们,绿化造林是榆林几代人一直奋斗的事业,为了防风固沙,过去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沙漠的绿化上,城市的绿化一直滞后。为此,加大城市绿化、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是提升榆林人幸福感的关键,城市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延伸同步进行,对榆林城区多条新建道路和南城墙绿地进行绿化,并对已绿化道路和部分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这些绿化道路为榆林大道、新二路、文化北路、西二路西延、开光路、沙河一路、沙河三路、广济二路、崇文东路、环城北路、东山大道、富康东路、文化南路沙河桥北头。在公园建设方面,东沙生态公园今年进行了第一次绿化补植工程,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完工,市政道路绿化和公园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
榆林城区市政道路建设和城市绿化,大大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功能,让群众的生活更丰富、更方便。
因地制宜速战速决 生态公园阔步推进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过去这里的地理环境恶劣,加之城市建设的落后,榆林城区没有一处可以供人们散步的场所,外地来榆林的游客和投资人士对榆林的环境很不满意,说茶余饭后连一个散步的地方都找不见,环境的不理想自然成为投资环境的最大制约因素。为了切实改善城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均衡健康发展,满足榆林居民的休闲需要,增加城市的吸引力,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努力为市民建设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速战速决,着力建设榆林东、西、南、北、中五大公园,分别是东沙生态公园、大墩梁森林公园、三岔湾湿地公园、红石峡生态公园、榆溪河河滨公园。
榆溪河河滨公园位于迎宾大道以南、富康路以北、榆溪河以东、滨河路以西,规划面积为966800平方米,长度4.8公里,最宽处为600米。公园以“人、河、城”为景观规划理念,整体景观结构为“一带、两点、三片区”,以榆溪河生态长廊为带,九曲、榆溪广场为门户点,三片区则包括历史文化休闲区、民风民俗展示区和生态运动休闲区。榆溪河发源于毛乌素沙漠,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千百年来日夜流淌,经过榆林,穿城而过,滋润着两岸的生态环境。榆林利用这一天然的优势,结合历史、现代的元素进行榆溪河规划建设。榆溪河河滨公园总体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建筑形式,将建成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央河滨公园。公园在去年完成全部的建设,已经投入使用。东沙生态公园定位为“保护修复”型生态公园,公园规划总占地面积220多公顷,以本土风貌和生态环境为特色,突出地域特质和榆林文化,形成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公园。东沙生态公园主要景观分别为农耕园、巧工园、声乐园、舞韵园、礼俗园、嬉戏园。具有榆林地方特色的公园是感观榆林民俗文化的“基地”,总概算投资1.3亿元。公园规划建设凸显民俗、农事民俗、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方言传说、民间曲艺、人生礼俗等体现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特点。
抓“一带一路”机遇 建区域中心城市
榆林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榆林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完善,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按照“新区带动、板块推进、扩大规模、组团发展、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一城五区”的新格局。
一城是榆林古城,现以办公、居住、商业、服务业等功能为主,是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承载区。“五区”指高新区、西南新区、空港生态区、东沙新区、芹河新区,五区是未来中心城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随着“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和能源开发的深入推进,一座现代化的“能源新都”异军突起,陕甘宁革命老区、呼包银榆经济带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很快形成,也将成为陕西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转型、持续发展,榆林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正在向着更高的理念迈进,努力把榆林建设成新“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城市。
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榆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和国家一系列的发展战略新动向,榆林同时还是陕甘宁、呼包银榆、“三西两东”三大国家经济战略区域交汇之地,多项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使榆林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榆林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升级。新的“丝绸之路”战略规划,增加对榆林边塞城市的关注力度,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使榆林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
三个国家级层面的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都对榆林发展有很高的定位。在新时期,作为陕西省的重要资源城市,榆林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踏上新“丝绸之路”的发展快车道。
目前,榆林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积极打造陕西重要经济增长极,通过产业升级转型,领航西北经济发展,形成“一带一路”上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协调健康发展是最终的目标,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榆林,充分利用榆林城乡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使地方经济项目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元化。
一个地方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必然会引起周边城市的效仿和追赶,谁的建设和发展超前、完善,就会站上城市经济战略的制高点,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其他项目的发展就会增加无形的吸引力,所以相邻城市之间的竞相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态势,而且竞争激烈。近年来,榆林的城市发展已经引起了周边城市的关注,呼包银榆经济带和陕甘宁老区振兴规划的城市中,榆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非常突出,榆林地处包茂、青银两条国家重要联系大通道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辐射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新“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资源能源富集区。榆林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从经济发展来看,榆林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农业发展条件、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多样化的资源条件。“一带一路”的规划和建设,对于榆林来说又是一个发展的大机遇,地处内地的榆林依靠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地理优势,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人们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在新时期、新常态下,榆林这座古老的“塞上明珠”已经站在了新“丝绸之路”的起点上,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动力,迈向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快车道。
责任编辑:博睿 审核: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