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经济”让陕西走向更开放

17.09.2018  09:41

三个经济”让陕西走向更开放

当世界拥有了开放与合作,距离不再遥远。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公元前,当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时,文明、商贸在此碰撞、交融,辉煌灿烂的古罗马文明在此兴盛;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兴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近现代文明由此勃兴;20世纪之后,人类又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全球化由此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从中国发展史来说,近代以来,上海因其枢纽、门户之利,得风气之先,成为富庶繁华之地;20世纪50年代,香港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富经济活力的自由贸易港之一;改革开放后,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从陕西来解读,陕西地处中国内地几何中心,历史上曾是世界的枢纽、对外开放的门户、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描述了汉代长安市场的繁忙;“灞上烟柳长堤,关中风情广运”,反映了唐代在广运潭举办博览会的盛况;“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展示的是盛唐的恢宏气象。

因为枢纽,而成门户;因为流动,而更繁荣。不管是世界文明,还是中国发展,无论是历史过往,还是现代化进程,带给陕西的启示,都是要用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让自身成为优势资源聚集地,让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激发出发展的磅礴之力。

奋进新时代。从“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大西安,到三省通衢处,从陕北塞上的铁马秋风,到陕南小城的旖旎风光,“三个经济”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有了最生动的注脚、最明晰的实现路径。古老而又年轻的陕西,昂首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讲不完的故事 说不尽的陕西

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陕西如何在新时代把握机遇,变优势为胜势,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把陕西推向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们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进一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胡和平的讲话掷地有声。

为何要发展“三个经济”?发展“三个经济”的重要性何在?

沿着时代的脉络溯源追流,置身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之中,就能看清“三个经济”的发展逻辑,就能感受“三个经济”顺时应势、击水行舟的发展潮流。

发展枢纽经济,陕西得地利之便。陕西位于我国南北、东西分界线的交会处,西安是距离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3小时航程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字形高铁网四通八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西安是全国高速公路网中最大节点城市之一,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全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

发展门户经济,陕西得天时之势。陕西自古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汉代张骞从陕西出发开辟了横贯亚欧的古丝绸之路,唐代长安城生活的外国人曾多达10万人。如今,陕西正积极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和丝绸之路金融中心。

发展流动经济,陕西得人和之利。陕西自贸试验区,陕西的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综合保税区等平台,正在不断增强对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丝博会、“一带一路”论坛、欧亚论坛、杨凌农高会等各种国际高端会议,聚全球之精英,展欧亚之辉煌,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在这里加速流动。

陆空内外联动 东西双向互济

大开放造就大格局,大格局成就大发展。如果说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为陕西提供了根本遵循,“五新”战略任务为陕西确定了发展目标,那么“三个经济”则是陕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最佳路径。

长安号”中欧班列鸣笛启动,沿黄公路风景更加秀丽,西兰高铁、西成高铁演绎“双城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达47个国外城市;

陕西“智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大显身手,西安全力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陕西自贸试验区“虹吸效应”初显;

全球商业、文化、金融、科技领域的各界精英云集陕西,深耕“一带一路”,各类要素畅通其流、汇聚融合。

我们看到了“三个经济”展现的无穷魅力。

2018年上半年,陕西交出了一份惊艳的成绩单: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五,进出口增速和出口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同比增长6.1倍……“三个经济”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让陕西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是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骨架。通过这个骨架发挥向西开放、向东集聚、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描绘的是开放、国际化的经济空间架构。”我省知名经济专家任保平说。

鸡鸣传三省 “边关”沐春风

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正律动在陕西经济奔流的血脉之中。

陕西南北最长800多公里,东西最宽500多公里。漫长的边关线形成了8处“一脚踏三省”的特殊坐标点——

潼关、商南、镇坪、紫阳、宁强、定边、府谷,虽然地处“边关”,却又是陕西对外交流的前沿,在千百年的“流动”中形成了独特的“门户”和“枢纽”,多姿的风景和多彩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陕西的文化内涵,促进了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陕西人民的生活水准。

潼关,三河交汇,黄河东流,与古代著名的黄河漕运码头风陵渡隔河相望;

商南,地连八县,衔豫接楚,是西安的后花园、大秦岭的封面、陕西的会客厅;

宁强,襟陇带蜀、南北交会,扼守西北通西南的黄金通道,是“三千里汉江第一城”;

定边,南接甘宁北抵内蒙古,有“旱码头”“三秦要塞”之称,边塞文化、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此汇聚交融;

府谷,地连晋蒙,万里长城横亘,九曲黄河环绕,这里是“能源金三角”;

……

相对省会西安,这里是边远地带;相对邻省,这里却是开放前沿。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融合,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落实,“三个经济”的春风渐渐拂遍“边关”,这里正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极。

当前,“一带一路”、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型省份、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密集落地,陕西的区位、交通、人文、科教、人口等优势更加突出。在“三个经济”激发下,陕西对外开放的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奋力追赶超越的号角响彻三秦大地!

大道终致远,海阔纳百川。

从省会到“边关”,用好“三个经济”这把金钥匙,陕西全面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以更开放、更自信、更宽广的胸怀拥抱未来。落实“五个扎实”和“五新”战略任务,奋力追赶超越的陕西,以“三个经济”为发力点,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在“一带一路”上绽放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