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战,闯关夺隘捷报传(2019·中国经济观察③)

11.12.2019  12: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4万亿元!2019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国处置银行不良贷款约1.4万亿元。

  95%!2019年,精准脱贫瞄准坚中之坚,努力提高脱贫质量,到年底全国预计将有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1.2万余件!2019年,污染防治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截至11月25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办结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12091件。

  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三大攻坚战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一路闯关夺隘,取得关键进展。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大大小小的会开了四五十次,终于谈成了!”交通银行江苏宜兴支行负责人冯轶东说。

  “12.24亿元银团贷款,真是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远程股份董事长俞国平说。

  这到底是件啥事?原来,由于一名大股东违规担保,一年前远程股份债务风险集中爆发,原本前景很好的企业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债权银行组成债委会,不抽贷、不断贷,一致行动;无锡银保监分局派出专人暗访,实地调查。进车间看生产情况,查订单看经营情况……风险厘清了,顾虑逐渐打消。今年6月,11家银行一致通过组建银团,成功帮企业化解风险,渡过难关。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其中的关键。“我国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严监管,“重拳”出击守住底线。

  严监管,是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收紧个人信用贷款风险防范“闸口”,化解企业信贷风险,让每一道防线都牢不可破。一年里,监管部门积极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大力整治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约1.4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765亿元;银保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912件,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575家次,罚没金额7.75亿元。

  ——回本源,引导金融专注主业。

  今年,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组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央行灵活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小微企业;财税部门提高免征增值税额度上限,引导降低融资担保等附加费率……前三季度,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

  ——强机制,持续推动制度改革。

  11月26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这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制度安排。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关键在于推进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今年以来,推动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推动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等方面的作用……一系列金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制度保障更加坚实。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补上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

  今年65岁的马五德,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安心。

  老马家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掌子沟乡白土窑村,过去家在山上,没有路,生活很不方便,下一场雪,可能十天半月下不了山。现在啥样?“搬到新村,家在平地上,五间房,宽敞着呢!”日子越来越舒心,老马笑得眯起了眼。

  2019年,又有不少贫困群众迎来了新生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聚焦“硬任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决胜脱贫攻坚,是今明两年“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到2020年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实现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控辍保学专项行动,让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医院全部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范围;农村危房改造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部开工;提前全部下达“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剩余中央补助资金……一项项政策聚成合力,脱贫攻坚稳步向前。

  盯准“硬骨头”,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现在的好日子,过去只在电视上看过,真是想不到自己也能过上!”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洒底村,一排排新房整齐干净,余友邓一家去年搬到这里,经过县里免费培训,他在街面开了家维修店,年收入超过4万元。

  像怒江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

  数据显示,目前“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人,贫困发生率8.2%,“三区三州”以外的199个深度贫困县还有贫困人口467万人,贫困发生率5.6%。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新增的200亿元专项扶贫资金中,135亿元用于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打好“组合拳”,坚决防止脱贫摘帽之后再返贫——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街道勇飞村徐定英一家,3年前就摘掉了“贫困帽”。没成想,2018年底却突遭横祸:徐定英的孙女意外摔倒致颅内出血,两次住院花了20万元。

  庆幸的是,健康扶贫措施有效防止了徐定英一家返贫。经过多重医疗保障报销,徐家医疗自付费用只花了不到两万元。

  促脱贫的同时要坚决防返贫。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给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资金投入力度不减——日前,总计1136亿元的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已提前下达,不断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

  社会帮扶持续不断——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共有8.81万家民营企业进入精准扶贫台账,精准帮扶10.27万个村,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3万人。

  驻村帮扶队伍不撤——今年4月,湖北省丹江口市退出贫困县序列。摘帽之后,当地仍严格督促落实驻村干部每周“五天四夜”的驻村要求。

  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标本兼治唤回蓝天、碧水、净土

  冬日里,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河西九年一贯制小学的舞蹈教室里乐声飞扬,20多名小演员穿着薄薄的舞蹈服紧张地排练。教室的一侧,一排淡黄色的电暖器“默默”地散发着热力。

  拆掉燃煤锅炉,换上空调和空气能热泵,教室里很暖和,闻不到煤烟味了,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开心。

  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很关键。今年以来,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等七场标志性攻坚战持续发力。

  ——全方位立体战,从关键处攻坚,着力综合施策。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新泾港沿岸,风景秀美精致,宛如花园一般。

  好环境的背后是综合施策的治理:淘汰整治1200多台小锅炉,工业污水全入网、生活污水全治理、黑臭河道全清理,城镇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嘉善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从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帮扶到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整治,从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到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到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一场全方位的防治污染立体战,在全国铺开。

  监测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地表水水质好于Ⅲ类断面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持平,其中北京市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9%。

  ——严格执法督察,从薄弱处攻坚,回应民生关切。

  “多亏了督察组,现在臭味几乎没有了。”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民主街6号院居民刘峰说。过去,民主街6号院环境脏乱,部分排水井堵塞,污水横流,居民反映给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后,当地有关部门迅速清理了楼院卫生,疏通了排水管网,楼院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打赢防治污染攻坚战离不开坚实的制度保障。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今年正式启动。截至11月25日,已办结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12091件,处罚金额约2.5亿元。

  ——依靠科学防治,从源头处攻坚,细化解决方案。

  山东省济宁市,小松山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外,一个“大家伙”正在处理尾气。

  这家公司主要从事液压挖掘机和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尾气处理一直是个头疼的事。为了帮助企业少走弯路,清华大学专家团队现场调研,根据挥发有机物浓度、种类等,升级环保处理设施,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技术。

  “技术用对头,环保不用愁。这套系统一上马,我们就拿下了济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绿色标杆企业资质。”公司副总经理王新丰欣喜地说。

  今年,生态环境部门切实改进服务,邀请专家帮助企业排解技术难题,实现“一企一策”。7月,“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汇聚了4000多项环境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成果。“想要啥技术可以按图索骥,还可以跟平台在线人员对接,获取更多信息和线下技术服务。”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禹军说。

  回望来路,我们在不断攻坚克难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赢得三大攻坚战的胜利!

编辑:黄坤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