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校园道德讲堂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点,依托道德讲堂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讲文明、知荣辱、树诚信、爱家乡”的良好风尚,采用“讲述身边故事、传递道德感动”的方式,充分挖掘身边涌现出来的凡人善举,初步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为该县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重点,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2014年,洋县在全县发起了“开展道德大讲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活动倡议。县教体局立即行动,在南街小学和洋州镇中小两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特点的中小学道德讲堂“六个一”(即“唱一首道德歌曲、诵一段中华经典、看一部道德短片、讲一个道德故事、作一番道德点评、开展一次互动活动”)模式,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开展了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道德讲堂活动。各校充分挖掘素材、创新形式,举办1000多场次,师生、家长5万余人聆听报告。为将活动推向深入,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教体局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了中小学道德讲堂展播厅,并与县文广局联合,在县电视台开播了道德讲堂栏目,将优秀的讲堂节目向全县播出,从2月份开播以来,已经播出九期,在播出的九期节目中,包含了“自立自强”“孝敬”“尊师”“文明”“家风”“节约”等多个切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家长、社会的巨大共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身边的凡人善举感动和激励下,该县先后涌现出“陕西省文明小公民”左琪、“汉中市四好少年”祝小岚、“洋县第二届十大孝老爱亲模范”彭灵花、“洋州美德好少年”杜玉炉、王珂琴等青少年模范,为广大中小学生树立了一批榜样和示范典型。
——以德育德,持续关爱留守儿童。 主动回应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洋县在教育系统内部启动了“千名职工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行动,活动以“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呵护希望”为主题,通过爱心家长结对、建立帮扶档案、设立留守儿童监护机构、开通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网站、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关爱帮扶网络和长效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各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工作重点,实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并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县47所学校近3500余名教职工自愿成为爱心家长,帮扶留守儿童4654名,共捐赠学习用品书籍、筹集贫困学生慰问金折合近30万元,学习辅导、心理咨询2万余人次。
——注重体验,提升德育工作活力。 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该县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入手,坚持寓教于乐,先后组织开展了“三爱三节”“我的中国梦”“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美丽校园扮靓洋州”“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校园艺术活动,广泛开展了“文明好少年”“美德少年”“鹮乡好人”等推荐评选活动,通过活动把德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各校立足校情实际,创新德育形式,成效好,积极开展了“三爱三节”“三知(抗战史、中国梦、县情文化)三唱(国歌、队歌、校歌)”,致敬传统、致敬经典,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巩固德育提升工作成果。湑水初中坚持开展以“晨起立志、饭前感恩、睡前反省”为主要环节的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活动;南街小学坚持“厚德养正”,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的学习传承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洋州镇中小注重“和美”文化,在坚持开展“两餐两操三诵”活动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热歌《小苹果》的旋律里,师生齐聚校园,边唱边跳,寓教于乐;不仅拓展了德育时空,也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活力。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深化道德讲堂活动,按照“周周有主题、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思路,真正把道德讲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形成德育工作新常态。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师德宣讲活动,启动“鹮乡好校长、鹮乡好教师、鹮乡好学生”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活动中的新举措以及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切实加强督查,步步为营、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善做善成,努力开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文/严国栋 雍辉)
(责任编辑:胡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