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合作:东线有望全供中国 西线谈判已启动

02.10.2014  11:52

  9月30日,《日经中文网》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简称俄气)副总裁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气计划将在东西伯利亚大型天然气田开发的天然气仅限于面向中国出口;而该公司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负责人维克多·季莫希洛夫进一步表示,俄可以在之前签订的合同框架下增加对华供气。

  据了解,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是今年5月21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由中石油与俄气签署的长期管道供气协议。当时中俄约定中俄东线管道2018年正式投产,年供气380亿立方米。

  “此次俄方表示愿意增加气量,是进一步向我们示好,但由于目前市场需求不振,因此我们予以婉拒了,”9月30日有中石油参与对俄谈判人士透露,“此外,俄提出东线只供应中国的建议,也是5月没有议定的内容。

  他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中俄加强能源合作是双赢的结果,“既加大了对俄远东地区的开发,又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要”,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展,中俄能源合作将令中俄两国获得更多收益,“目前中俄天然气西线项目的谈判已经正式启动。

  俄气伸出的橄榄枝

  有跨国石油公司中国高管坦言,俄气这次确实给中方了一份不菲的“礼物”。“当年中俄管道谈判时,俄方始终坚持要将管道通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单一买家的局面。

  据了解,1994年中石油第一次走出国门与俄最大民营石油公司尤科斯商议中俄石油管道协议时,双方商定管道从由俄西伯利亚的安加尔斯克油田至中国大庆的石油运输管线。该管道全长约2260公里,当时预计花费经费约25亿美元。

  “这条管道只通到中国,因此在国际油价发生波动时,中方具有较强的谈判优势,但当时俄方急于拓展中国市场,因此同意了管道的走向,”上述中石油人士回忆道,“然而俄政府显然不希望如此,因此在尤科斯破产、俄罗斯石油公司接手中俄石油贸易谈判后,首先要求将管道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以保证市场的多元化,安达线、安纳线、泰纳线等都是俄方依据这个原则提出的管道走向。

  翻看地图,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俄远东太平洋沿岸,是俄方远东重要出海口,它不但可以辐射中日等东亚地区,而且可以跨越太平洋,将俄油气资源输往北美等地。而安纳线和泰纳线等的远东终点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纳霍德卡。

  “将管道通往纳霍德卡,再修建通往中国的中国支线,那么俄方就将拥有中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市场,其定价话语权大大增强。”上述跨国油企高管说,“日本也希望俄方能将油气管道通到太平洋沿岸,为此它们愿意掏这条管道的费用。

  在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时,俄气也同样坚持了俄石油公司的原则,最初提出整条管道还是通往太平洋沿岸,“可以先期先修建中俄管道,但要为通往太平洋方向预先留出管道,对此中方未予回应”。

  然而,这次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却主动放弃了俄一直坚持的原则,“东西伯利亚大型天然气田开发的天然气仅限于面向中国出口”,中国将成为俄天然气资源远东唯一的买家。

  对于放弃这个原则的原因,梅德韦杰夫称“日本(此前因乌克兰)对俄制裁非常关键,因为实施制裁的根本目的是要削弱俄罗斯”,如此解释将供气对象限定为中国的原因。

  为了尽可能扩大俄天然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季莫希洛夫进一步表示,俄可以在之前签订的合同框架下增加对华供气。

  “中俄能源合作市场十分广大,2015年前中国天然气消费在全国能源消费占比将达到8%,而现在只有4%。随着天然气消费的不断提高,俄气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它不吃亏。”上述中石油人士坦言。

  中俄西线管道谈判启动

  除了给予中方东线的“礼物”,俄方还宣布了俄气与中石油已启动了中俄天然气西线管道协议的谈判。

  根据此前披露的消息,中俄天然气西线全长2800公里,由西伯利亚经阿尔泰共和国至中国新疆,最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连接,年输气量将达每年300亿立方米。

  “输气量到底是多少,俄方表示可以谈,600亿,甚至1000亿也是有可能的。”上述中石油人士透露。

  据了解,随着欧美对俄经济制裁的加大,俄面向欧洲的天然气市场地位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因此俄急于将更多资源输往东方,以缓解本国的压力。“从以往经验来看,一般应该先进行天然气价格谈判,只有价格定了,才会启动管道建设。”卓创分析师王晓坤表示。

  因此,中方很多人士均认为,俄方将比照东线价格向中石油提出自己的西线报价。

  “一旦西线协议签署,俄方将要求中石油提供预付款,东线管道就是这样执行的。”上述中石油人士透露。

  在今年5月21日中石油与俄气签署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协议后,6月俄已向中石油要求,“先支付250亿美元预付款”。

  最新消息称,俄气总裁米勒表示,该公司已准备好11月在俄中两国领导人会晤框架下,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经西线对华供气合同。

  “这意味着俄方不会就价格与中石油太多纠缠。”上述跨国油气高管说。  作者: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