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增强(锐财经)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组织志愿者入村推广“一村一码”微信小程序。群众可以借助这一平台,通过扫码了解并监督包括村级财务、村级工程、福利发放等各类村级事务。 新华社记者徐 昱摄 |
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6%。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到去年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下一步,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工业APP数量超35万个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负责人杨宇燕日前介绍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5G终端的连接数目前超过了2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等快速发展,以软件为例,去年软件业务收入达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在制造业方面,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全国目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80个,各种类型的工业APP数量超过35万个,有力支撑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在信息消费方面,积极培育、推广基于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网络购物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制定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等一批国家标准;指导地方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软件名城等建设,加快数字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局长苟坪介绍,总体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势头良好,取得积极进展。
苟坪表示,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新基建主力军作用,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80多家中央企业建成集团级数据中心,搭建了以“航天云网”、“中电互联”为代表的60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三家中央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70万个,中国商飞打造国内首个5G全连接工厂。
“同时,国有企业不断深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在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苟坪说,中央企业2/3的研发单位实现三维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半数以上建成了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协同平台。中国船舶集团设计建造了全球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中国宝武通过“无人工厂建设”实现行车操作的准“无人值守”。国家电网打造新能源云平台,推动3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苟坪指出,国有企业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和关键领域强化精准攻关,在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培育壮大数字产业,近60家中央企业设立了数字产业公司,70多家中央企业电商业务年交易总额超过6万亿元,培育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杨宇燕表示,工信部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开源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数字应用场景,打造行业转型样板,开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苟坪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负责人孙伟指出,国家发改委将和有关方面一道,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做好“十四五”数字经济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强关键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提升数字服务水平。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编制出台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孙伟说,此外,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继续推进实施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赋能传统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深入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依法依规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近年来,安徽淮北市濉溪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5G光通信产品产业,积极开拓5G市场,产品广泛运用于5G基站、数字宽带小区、电力、交通等领域。图为近日工人在濉溪经济开发区内一家光通信技术企业生产车间赶制通信光缆产品订单。 万善朝摄(人民视觉) |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