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外交站在新的起点上

02.12.2015  09:46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30日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讲话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巴黎气候协议的期待,提出了确保协议成功的路线图,重申了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开展国际气候合作的决心,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强烈信号,展现出中国气候外交的新气象。

   中国气候外交的视野更开阔

  如何定位巴黎协议和全球气候治理?这是一个大国领导人必须回答的问题。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一份成功的国际协议既要解决当下矛盾,更要引领未来。巴黎协议应从更广泛的视角,实现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实现气候问题和其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他强调:“巴黎协议应该着眼于强化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要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定位,习主席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给予高度重视。他指出:“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与此同时,习主席从全球气候治理出发,探讨了推动全球治理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他特别提到应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加强国际法治建设、鼓励社会广泛参与等反映国际社会主流价值的观点,展现了与时俱进、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战略姿态。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定位巴黎协议和全球气候治理,充分反映了了中国气候外交的全球视野。

   中国气候外交的行动更有力

  习主席在讲话中郑重表示,中国将坚决兑现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有力度的减排承诺。中国减排行动的力度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在加强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尤其是推动南南气候合作方面,中国行动的力度是空前的。习主席在今年9月宣布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在这次讲话中,他又宣布,中国将于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这些准确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政府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诚意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气候外交的国内支撑更强劲

  打铁还得自身硬。中国气候外交的舞台在国际,但基石在国内。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在外长袖善舞。面对当前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对策。习主席指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就中国的环境问题多次发表讲话,强调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伦理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将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正走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中国的国内减排行动已赢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好评。

  当然,目前中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容不得丝毫盲目乐观。巴黎气候大会开幕之际,京城和华北大部地区笼罩在今年最严重的雾霾之中。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加大气候外交力度,提升气候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积极促成巴黎大会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诉求。中国国内的发展议程与全球的发展议程正快速对接,中国气候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事实上,从巴黎出发,中国的气候外交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个更加成熟自信的、对内坚定不移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对外积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中国气候外交新形象将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