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湖大典》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05.03.2015  11:06
          3月2日,《中国河湖大典》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中国河湖大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水利典藏,广大水利工作者要珍惜珍爱珍视这部大典,读好用好这部大典,充分发挥水利图书典籍的教育、启迪和激励功能,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水利部副部长、大典编委会副主任矫勇主持会议,水利部原副部长,大典编委会主任、主编敬正书介绍了大典编纂的总体情况,水利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周学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陈雷指出,盛世修典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过国内3000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历时近11年的艰辛努力,《中国河湖大典》这套堪称“当代水经注”的水利地理巨著已经编纂完成,全部出版发行,这是水利系统的一件盛事,也是文化和出版领域的一件大事,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价值非同一般。

          陈雷充分肯定了《中国河湖大典》编纂工作。一是大典内容翔实,是全面反映我国河湖概况的宏篇巨著。大典对全国范围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规模以上河湖和重要水体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描述,涉及地理、历史、环境、生态、农业、文化、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领域,是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和治水实践过程的真实写照,为水利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基础信息资料。二是大典规范权威,是加快推进河湖治理保护的重要参考。大典以独立的河湖水库为条目,以现代权威水文资料、水利史志为依托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加工和提炼,同时还对青藏高原以及许多无人区开展了实地勘探和调查研究工作,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水利权威工具书。三是大典质量上乘,是大力实施出版精品战略的可喜成果。大典编纂工作由水利部牵头组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悉心指导,七大流域机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和相关单位具体负责,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及有关机构大力支持,编委会成员精心组织,广大编撰工作者认真负责,出版社严格把关,着力打造传承后世的精品力作。四是大典方便实用,是传播普及水科学水文化的优秀载体。大典在增强实用性和读者体验上下了很大功夫,书中图文并茂、文表互见、直观清晰、通俗易懂、查询方便,并在纸质图书基础上开发了数字化版本,为后期内容更新维护和再次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陈雷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全面提高国家水安全保障水平,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加大河湖治理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河湖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陈雷就进一步发挥好《中国河湖大典》的作用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充分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广大水利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这本工具书,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河湖空间用途管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河湖资源,让河湖更好地休养生息、造福人类。二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共识。要将《中国河湖大典》作为我国水情教育的重要参考读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呼唤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河湖、珍爱河湖、保护河湖,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让水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良好风尚。三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水文化繁荣发展。要以大典出版为契机,紧紧抓住和用好当前治水兴水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波澜壮阔的水利改革发展新实践,着眼当代社会文化生活新特点,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切实把水文化建设抓实做好,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水文化产品。四要充分发挥精品带动作用,着力促进水利出版转型升级。水利出版工作要积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水利专业特色,打响水利专业品牌,深度开发涉水出版资源,不断提高出版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水利中心工作,更好地助力于水利改革发展。

          矫勇指出,《中国河湖大典》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多个方面体现了原创性和创新性,是一部难得的跨行业、跨学科精品力作。要按照陈雷部长的讲话要求和本次座谈会精神,认真做好大典的宣传和发行工作,使这一水利地理巨著能及时推广到全国、宣传到各地、学习参考到基层、影响扩散到海外,发挥应有作用。

          会上,大典编委会和专家组有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大典的特点和编辑出版情况,5位参与大典编纂出版工作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中国河湖大典》编委会及编委会办公室成员代表,全书专家组成员代表、审稿专家代表、撰稿专家代表、各编纂分支代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部分职工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