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好戏连台 "天舟"待发再约"天宫"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十一”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境内的阿木古郎草原主着陆场预定区域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平安返回。
在刚刚过去的33天里,“神十一”和“天宫二号”在与未来空间站相同高度的轨道开展对接实验,快速变轨控制验证实验,为空间站探路;航天员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长时间的太空驻留,成功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载人航天纪录。
然而,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此次飞行只是第二步的第二阶段。预计到2022年前后,“三步走”战略目标将全部实现。
① 实施顺利 收获丰盛
自10月17日7时30分“神十一”承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发射升空,到11月18日13时59分返回舱顺利着陆,本次载人航天任务的这33天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最长时间太空驻留,并创造了一个个纪录:最多荷载实验项目、首次开展天地联讲科普课、首次太空人机交互实验、首次实现天地远程协助医疗会诊等。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说,可以用“准备充分,实施顺利,收获丰盛”这12个字来评价本次任务。
任务飞行期间,两名航天员在轨正常工作和生活,开展失重生理效应研究、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成功释放伴随卫星并对组合体进行了拍摄,高等植物培养、伽玛暴偏振探测、空间冷原子钟、新型材料制备等实验项目也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和初步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务搭载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太空养蚕、水膜反应和双摆实验3个实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太空养蚕试验,6只蚕宝宝中,5只顺利结茧;水膜反应实验也顺利生成了薄膜;双摆实验也完成了运动影像的摄制。
王兆耀说,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再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连战连捷,为空间实验室阶段的载人飞行任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取得空间实验室阶段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局面,进一步奠定了空间站建造运营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助推中国迈入空间站时代。
“神十一”返回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转入独立飞行阶段,空间应用系统将继续开展有效载荷在轨测试及科学实验与探测,进行科学设备的参数精调,开展地球观测设备的定标和同步观测,同时深入分析研究科学实验与探测数据,开展地球观测数据的应用推广。
2017年上半年,“天宫”将迎来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访问。王兆耀介绍说,“天舟一号”是我国全新的飞行器,主要承担运送消耗物品、推进剂、维修设备、维修器材和试验载荷设备等任务,并且下行一些废弃物。目前,“天舟一号”正在总装测试,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天舟一号”的发射升空还将进一步验证掌握空间站建造运营相关关键技术,全面完成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之后,我国将全面转入第三步——空间站建设阶段,开始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同时,积极谋划载人航天后续发展。
载人航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还需要高素质航天员进行配合工作,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总体方案,计划在2017年正式启动。未来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也需要我们中国有一支规模合适、结构合理的航天员队伍。
③ 稳步前行 永无止境
随着“神十一”与“天宫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又一个重要日子被载入史册。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大年”,实施了包括“高分三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长征五号”等在内的重要航天任务,而 “神十一”与“天宫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无疑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高潮,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二阶段画上完美句点,为未来空间站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空间站计划稳步推进,预计到2022年前后,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将全部实现。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空间站或将成为唯一在轨空间站。届时,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太空秘密,为国际载人航天做出自己的贡献。据报道,一些国家的航天员已经开始学习汉语,为将来进行的空间站合作做准备。
王兆耀说,中国载人航天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