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沃土
走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年龄很小的中学生模样的孩子,但他们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学生。
自1985年西安交大开始举办少年班以来,这种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进校后实施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少年班,已经培养了1600名拔尖创新人才。
“我们的目的是不拘一格选拔智力超常、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少年,培养具有广博精深知识、良好思想品德与创新精神,能在未来跻身于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和创新发明的卓越人才。”西安交大招办相关负责老师说,少年班目前正在网上报名,今年将招收200人。
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推进将通识教育、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探索书院、学院的双院协同育人体系,创建了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数学试验班、物理试验班、化生试验班、计算机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储能班、越杰计划、侯宗濂医学试验班等一批人才培养基地。
2016年12月,西安交大成立钱学森学院。学院以“高精尖缺引领,学科跨界融合,项目实战驱动”为指导思想,融合钱学森教育理念进行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了“2+4+X”基础—专业—创新梯次推进的贯通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以“筑工科基础,塑系统思维,强人文素养”为特色的工科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成效显著。
“中国高等教育应跑出创新人才培养‘加速度’。”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曾在多种场合这样说,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创新人才的“供给库”,大学要时刻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牵引,培养既能够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又能够着眼新兴学科、前沿领域探索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以此回应国家、社会的关切。
为探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西安交大实施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现代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创办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培养宽基础的应用创新人才。
目前,未来技术学院已设置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医工学四大方向,与航天六院、华为公司、海尔集团、中国电信集团陕西公司、中国联通西部创新研究院等院所、龙头企业共建多学科交叉创新联合体,以项目驱动创新人才培养。
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重大科研任务,不仅能提升科研能力和素养,也清晰地了解到国家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我们未来科研之路指明了方向。”西北工业大学微振动与精准控制实验室团队博士生李青说。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随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高精度时频科学实验系统是梦天实验舱最重要、最复杂的科学实验系统之一。西工大航天学院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的微振动与精准控制实验室团队在主动隔振单元研制中承担了重要工作。
团队负责人刘磊教授说:“我们是个年轻的团队,近年来团队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团队学生不但全力攻关工程问题,而且积极提炼科学问题,发表了10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
“西工大始终以铸国之重器、育国之栋梁为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西工大实践,自主培养了一大批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表示。
近年来,西工大始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专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夯实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根基。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构建多样化培养格局,以“课堂革命”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持续完善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有效机制,凝聚多元育人合力,形成“总师+项目+团队”的培养路径,培养出一大批型号总师、行业精英、创新创业典型等拔尖创新人才。
让创新人才才尽其用
“学校的人才招聘给我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学校对人才的关心和温暖。”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李喜飞说。
2017年,李喜飞结束了五年国外的求学生涯,通过学校人才引进政策来到西安理工大学。学校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实验平台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让他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究。他连续五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为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西安理工大学出台了《引育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做好全方位人才服务,强化专家人才关心关爱“六条”措施,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推进人才高地建设。五年来,学校共建立院士工作室13个、引育国内外高水平人才42人、重点培养优秀人才69人。
西安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相互作用,出台了《“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建立了15个名师工作室,坚持发挥“传帮带”效应,推动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与优秀青年教师三个层次人才相互影响、相互支持,构建起从资深教授到中青年骨干教师相互衔接的学术梯队,确保各层次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副教授白涛就是学校自主培养的优秀青年学者之一。白涛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完成本硕博学业后留校参加工作,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名师“黄强教授工作室”,围绕西北旱区生态水利领域的突出问题跟随黄强教授进行科研攻关。2022年底,白涛主持的“西北旱区生态调度与保护修复”项目入选了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下一步,学校将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说。
专家点评丨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新亮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责无旁贷的首要使命。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以综合评价改革为引领。推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考知识”向“评能力”转变,坚持全面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结合,引导和激励学生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培养体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更新理念、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以打造一流课程体系为着力点,守正创新,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通识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立足于课程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解题”转向“解问题”,实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的进阶式成长;以构建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一流实践教学体系为着力点,深化实验实践,建立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和工程实践体系,以问题为导向,驱动项目制改革,引导学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自身创新发展。以优质管理服务夯实政策条件保障,以高素质师资队伍筑强人力支撑,以教育教学信息化手段丰富教育资源,以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优化环境支持,全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
做创新人才的“梯子”
西安理工大学电工材料与熔渗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梁淑华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科教兴国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做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要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起从资深教授到中青年骨干教师相互衔接的学术梯队,确保各层次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西安理工大学电工材料与熔渗技术创新团队,是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化的使命驱动下,组织多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组建的科研教学团队,是陕西省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批“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和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瞄准国家重要工程装备急需的核心构件攻坚克难,研发了高压输电、航空航天、大科学装置等尖端装备中的系列高性能材料及构件,解决了国家重大工程领域苛刻服役条件对关键材料的需求,同时为国家培养了百余名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强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项目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更多科技支撑、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记者吕扬整理)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