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流浪者感受温暖
在西安市凤城五路与太华路交汇处的东南角、土门立交桥、金花北路立交桥桥柱下以及朝阳门、朱雀门、小寨十字、吉祥村、文景路立交等地,均有不同年龄的流浪人员露宿在外。尽管很多人不愿受拘束拒绝入住救助站,但他们依然得到了来自社会的丝丝温暖。
>>普通人的接纳和尊重更能给他们温暖
在西安火车站站前广场,住着一个来自陕西渭南的流浪女。在广场上众多的流浪人员中,她的家当最多,也最令人惊奇。她的被子是崭新的,旁边还放着一个全新的煤炉子,里面的煤烧得正旺,一块已经烧掉的煤搁在炉子边上。她的脚边还放着一个脸盆、两个水桶、四个纸箱、十几个衣架。
女人的衣着十分整洁,如果不是住在城墙下的广场,没有人会认为她是一个流浪者。女人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自己的名字,也没说为什么不回家,只是说来西安有三四天了,办点事。
小陈是来西安的打工者,准备坐火车回湖北襄阳老家。由于来得太早,小陈就坐在站前广场的石凳上等待进站。小陈说,他观察那个流浪女有半个多小时了,“她穿的很整洁,外面还是件户外冲锋衣,看不出她是个流浪者。”天气很冷,小陈凑到女人的炉子边取暖,也打听了一些她的情况。
女人说不清楚是否已经吃过饭。小陈便去商店给女人买了一个玉米、两个卤蛋。小陈想带女人去救助站,女人只是不断地啃着玉米,没有回答。
吃完玉米,女人便缩进了被子。小陈嘱托她把那两个卤蛋也吃了。小陈和旁边一起候车的人继续聊着这个女人,认为她“可能是受了什么刺激,精神不正常”,不然怎么会带这么多家当。
实际上,在外露宿的流浪者经常会得到附近人家送来的被子、衣服等御寒之物。就像前文中的郑秀珍老人,手推车的塑料袋上总会放着好心人给她买的食物,两袋包子,一个油锅盔。放久了,食物就凉了,老人只好用银行提供的热水就着吃。
“这水都是干净的,从银行接的,能喝能洗手,喝不完的就留着洗手洗脸。”郑秀珍一边倒水洗手一边说,“银行里面有矿泉水,可以随便接,大家都挺照顾我。”银行工作人员有时也会给她一些食物,老人很感激这些好心人,因为靠着乞讨来的食物加上好心人送给的食物,已经基本能够维持她的生活。
其实,正是诸如这些来自社会上普通人的接纳、同情以及尊重,给了流浪者需要的温暖。
>>多家爱心“厨房”欢迎每一位就餐者
在西安,有一所常年为流浪人员送包子的志愿者团队——“慈善厨房”。
“慈善厨房”位于西安市五星街天主教堂内。每周一、三、五晚上7点,厨房里都会有多个志愿者为流浪者奉献食物,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
2015年12月14日晚上6点半,已有大量流浪人员在门外聚集,等待热气腾腾的包子。一名流浪者说,每个人至少可以得到6个包子(2袋)和一碗稀饭(或菜汤)。发放食物的志愿者,除了这家厨房的发起人、来自英国的托尼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外,还有西安华德福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当天晚上,该校的孙瑜鑫老师带着4个七年级的同学来这里做服务,他们不光为流浪者发放食物,还帮着打扫清洁,倒开水以及清洗餐具。
除了“慈善厨房”,西安很多流浪人员对“爱心厨房”也很熟悉。这间厨房成立已有3年,坚持在星期日中午免费为流浪人员提供食物。据说,每次来爱心厨房吃饭的人有80多人,既有流浪人员,还有环卫工人和农民工等。“爱心厨房”的统筹员杨鹏表示,他们“欢迎每一位就餐者。”
在“爱心厨房”里,流浪人员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只要还有食物,就会满足每一位就餐者需要。有些流浪者,一次能吃五六碗,有些人吃完,还要带走,志愿者们也不阻止,因为他们的晚饭可能没有着落。志愿者赵姊妹说:“他们一天可能只有这一顿饭,只要他们吃得开心就好!如果还有剩余食物,我们志愿者就吃;没有的话,我们就在外面吃一点。”
12月15日上午11点35分,“爱心厨房”餐厅里坐满了就餐者,一些来晚了的人在门口或蹲或站或坐,吃着“爱心厨房”免费供应的旗花面。
赵姊妹在“爱心厨房”已经服务3年了,她的工作是压面,洗菜择菜,清洗碗筷,有时也在餐厅帮忙。她对前来就餐的人大都很了解,有的能叫出名字。11点50分,餐厅里只有几个人在吃面,清洗池旁边放着刚吃完饭的碗,每一个碗都是干干净净的,只有一些碗壁上附着一点汤水。赵姊妹和志愿者开始清洗碗筷,在这里,赵姊妹付出了真诚和善良,也收获了感动和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微小的社会元素,相互之间应该有善良和爱来包容、联系。他们把碗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的,是他们的需要,也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的珍惜。”
“爱心厨房”里的志愿者们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工人、学生,有时候也有一些教友和退休的大叔大妈来这里做服务。
>>西安市救助站不到一个月救助550多人次
除了民间救助,据悉,西安市救助站自今年入冬以来,开展了大量救助活动。据了解,截至11月30日,不到一个月时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50人次,发放棉被198床、棉衣230套、食品620余份,发放救助引导卡3200余张。在包括蓝田、周至等全市范围内,从2015年11月5日至12月7日,民政部门救助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702人次,发放了310床棉被、328套棉衣、1300余份食品以及11000余张救助引导卡。
为了帮助无力返乡的人员回家,西安市救助管理站还与西安铁路局开展联合救助,帮助无力返乡流浪人员回家。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流浪人员开具换取火车票的凭证,加盖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的印章,在西安火车站4号售票窗口即可换取回家的火车票。除了知道地址送走的这些流浪人员,还有很多流浪人员被救助人员接到救助站,截至目前,滞留10天以上的有166人,绝大多数为痴、呆、傻人员和暂时查不到户籍住址的人,其中,正在定点医院接受救治的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有45人。
12月16日上午11时10分,在救助站看到,两位工作人员正在流浪人员宿舍区做清洁和消毒工作。据他们介绍,平时工作人员就住在宿舍区,为流浪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午饭在12点至13点,饮食主要是米饭和面条,米饭主要配一菜一汤,面条是旗花面、臊子面、鸡蛋面等,每两天轮换一次。由于还没到饭点,一些流浪人员还在床上睡着,其余大约50位流浪人员正在餐厅看电视。工作人员说:“除了看电视,我们还为他们安排了户外活动,可以进行健身操、羽毛球等活动。”
在餐厅一角,放着正在消毒的碗筷,救助站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这里的碗筷都经过严格消毒。每当有流浪人员进来,工作人员会通过指纹录入系统为流浪人员进行身份查询,以便得到及时的更好的救助。
据了解,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共有床位300张,全市8个救助站设有650张床位。救助站内的暖气温度在18℃-20℃,可以说,与外面的地冻天寒相比,这里简直是温暖如春。
对于一些流浪人员曾接受过救助又回到街上流浪的问题,西安市救助站救助管理科负责人分析:“这大概有两类人,一类是职业乞讨人员,这不属于救助对象;一类是已经习惯了流浪生活的人员,他们受不了救助站定时定点饮食作息的约束,不愿到救助站。”
“我们希望能帮助流浪人员转变流浪的习惯,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救助站工作人员表示,这里的作息时间有规定,吃饭、休息都是按时进行。对于这些流浪人员,一旦发现,就会主动规劝他们接受救助站救助,救助站可以为求助人员提供饮食、住宿、医疗救治和通讯联系,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帮助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难的人员,给予他们应急、过渡性的救助,提供支持与力量。(文/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