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假币不存在 稍加留意可识“假”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姜琳)针对新华社25日播发的《(新华调查)粤东现2.2亿元假币大案 制贩假币为何屡打不绝?》一文,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介绍了当前反假币工作形势。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现所谓“高仿真”假币,社会公众不必恐慌。但要高度注意近年来全国假币犯罪呈现出网络化、操作简单、小额假币抬头的新特征。
广东假币犯罪形势在好转,治理任务仍迫切
“2.2亿元假币大案”发生在粤东,这里历来有制贩售假币的传统。当前广东是否仍是制造贩卖假币的主要地区?
这位负责人说,广东曾经是全国反假货币的主战场。在“09”行动之前(注:2009年在人民银行的紧密配合下,全国公安开展了代号为“09行动”的打击假币犯罪专项行动),广东假币收缴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粤东地区存在的制贩假币问题尤其突出。但目前广东反假货币工作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
据介绍,近年来广东不断完善并发挥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的机制作用,全面实施假币专项治理工程,在现金流通领域开展“净化工程”,并在银行系统推广冠字号码查询工作机制处置涉假币纠纷,大力推进假币危害突出地区重点整治工作,公安机关破获假币案件数量、缴获假币数量均稳中有升。银行临柜收缴假币量持续在全国低位徘徊,社会流通现金中假币的浓度明显下降,广东反假货币工作形势已发生了巨大转变。
不过,这位负责人表示,反假货币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广东经济总量、人口总数、流动人口数量、现金流通量名列全国前茅,加上一些地域性人文环境等客观原因,打击制贩假币违法犯罪、治理假币非法流通的任务将更为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
假币制售呈新动向,三大特征凸显
在回答当前假币制售有何新动向的提问时,这位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假币仿造技术依旧保持在较低水平,所谓的“高仿真”假币并未发现。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全国反假货币形势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是假币犯罪网络化特征凸显。造假分子无论是原材料贩售,成品贩运,还是支付交易,全部在线上通过网络完成,较以往的方式更加分散和隐蔽。
二是设备操作简单化,犯罪年龄年轻化问题突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设备操作越来越简单,效果越来越逼真,部分年轻人开始怀着侥幸心理,冒险尝试造假货币。
三是小面额假币存在一定的抬头迹象。在当前反假货币始终保持高压打击的情况下,犯罪分子转向制贩小面额假币情况有所增多。
就当前反假币工作部署和去年人民银行查处收缴假币情况,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人民银行以对假币“零容忍”的态度,在现金流通领域全面实施“净化工程”,极力压缩假币流通空间;借助冠字号码记录查询系统重新构建假币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推进假币危害突出地区重点整治工作,不断加大反假货币培训和宣传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他表示,2014年在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统一框架下,人民银行和公安部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履职,在假币案件查处和假币收缴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破获案件量同比增长27%,其中大案同比增长15%;全国收缴假币同比增加15%,其中银行机构收缴假币同比增长21.9%,公安机关收缴假币同比增长5.4%。
高仿真假币并不存在,可识别特征判真伪
近来,除了广东这起2.2亿元的案件外,苏州还曝出了一对夫妻购买150余万元假币案件,这对夫妻被判刑12年,湖南也查处多起农民加工假币案……
针对这些频发的假币案件,这位负责人强调,迄今没有假币可以乱真,高仿真的假币是不存在的,社会公众均不必恐慌,只要大家在现金交易过程中稍加谨慎留意,就能够有效识别假币,保护自身利益免遭损失。他表示,辨识钞票真伪知识在央行网站以及在各商业银行网点配备的宣传折页上均有详细描述,查询简单、获取方便,老百姓可通过这些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识别知识,加强防范意识。
当公众确需进行大量现金交易时,这位负责人建议前往附近银行网点办理。按照要求,商业银行每个网点都应配备供公众免费使用的点验钞机,大家可直接使用而不需办理存取业务。公众还应在现金交易过程中,严防自己的真币是否被不法分子偷换成假币。
他最后再次强调,现在没有任何一种假币可以乱真,任何从事假币犯罪活动终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