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8日 (记者 张哲浩 华挺)题:公诚勇毅——西北工业大学校训精神管窥
公字楼、诚字楼、勇字楼、毅字楼——古城西安,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四座颇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端庄典雅,时刻提醒着师生铭记“公诚勇毅”校训。“公”,即公为天下、报效祖国;“诚”,即诚实守信、襟怀坦荡;“勇”,即勇猛精进、敢为人先;“毅”,即毅然果决、坚韧不拔。“公诚”定为人处世准则,“勇毅”明探求真理精神。
1957年,成立于1938年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和成立于1952年的华东航空学院在西安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军事名校“哈军工”的空军工程系迁并入校,西工大成为我国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科技与教育的国防特色高等学府。
作为国立西北工学院的院训,“公诚勇毅”确立于1939年,成为师生在抗日烽火中严谨求知、教育报国的精神支柱。原华东航空学院师生,放弃了南京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整体内迁西安,“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西迁精神为“公诚勇毅”校训增加了时代内涵。“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则将“一中二主三严”(“以教学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以教师为主”“严谨严密严格”)的办学理念带到这里。由此,三所院校的优良传统碰撞交融,共同孕育的新时期西工大“公诚勇毅”校训和“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校风,成为西工大人共同的价值理念。
西工大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拥有我国最大的中小型无人机科研生产基地,国庆60周年阅兵无人机方队所展示的全部三个型号无人机均由西工大研制。我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我国第一台机载计算机、我国第一型智能水下航行器、我国第一块航空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校史馆里的众多“第一”,成为一代代西工大人实践“公诚勇毅”、科技报国的真实写照。
“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西工大校长汪劲松深情寄语学生。秉承“公诚勇毅”校训,一代代西工大人为国防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建校76年,西工大为国家输送了16万名科技人才,培养了我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批)博士,产生了30多位两院院士、30多位将军和一大批国防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在中国航天领域,从早年的“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到“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掌门人”田维平,都来自西工大。
近些年,西工大毕业生到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就业的比例超过60%。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三大主机所(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三大主机厂(西飞、成飞、沈飞),总工、重大型号总师、特级专家及国家三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校友占60%以上。“西工大一个班里出了3位总师——歼20总师、运20总师、歼15副总师”,更是引起广泛关注。
“西岳轩昂,北斗辉煌,泽被万方,化育先翔,巍哉学府,辈出栋梁,重德厚生,国乃盛强,千仞之墙,百炼之钢,镂木铄金,飞天巡洋,公诚勇毅,永矢毋忘,中华灿烂,工大无疆。”长歌赋热血,丽篇赞山河。起源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的校歌,每逢重大活动,总是响彻云霄。
在西工大,校训、校风、校歌精神交响,弦歌不辍。(本报记者 张哲浩 华挺)
(信息采集: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