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马克思·院长名家谈⑧】 《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

04.05.2018  02:20

  韩振峰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大会上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观点。大会经过辩论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并委托他们为同盟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纲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用德文写成了《共产党宣言》一书。

  1848年2月18日—19日,《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的哈里逊印刷所出版。当时这本书装帧非常简陋,而且印数仅有几百册。但是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这本只有23页的德文版小册子,在半个多世纪内就先后被翻译成俄文、丹麦文、西班牙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等多种文字。在这本书正式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就已经用30多种语言出版了300多种版本。迄今为止,《共产党宣言》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过1000次以上,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共产党宣言》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呢?这主要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引文主要阐明了《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阐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批判了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客观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还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明确了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还明确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并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正是因为《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革命理论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所以这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著作才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开来。

  在中国真正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但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开始在中国开始大规模传播还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向海外积极寻求革命理论时,一方面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同时又广泛地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共产党宣言》对我国不同层面的知识分子都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走上革命道路,都是受到了《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影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有这方面的共同经历和感受。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他在青年时期阅读《共产党宣言》的相关情况。第一次是1936年11月他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第二次是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对妇女生活调查团成员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见毛泽东同志把《共产党宣言》作为指导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著作。

  1939年,毛泽东对陶铸同志的夫人曾志说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到了晚年,毛泽东还经常孜孜不倦地阅读大字本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作为毛泽东的智慧源泉伴随了毛泽东一生,这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其所具有的永恒价值和魅力。

  其他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都读着《共产党宣言》走上革命道路、进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周恩来在1922年8月旅欧期间,就在《少年》上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著名论文。抗战时期,身兼党政军要职的周恩来,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公文包,包内装有《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专门把《共产党宣言》等五本书指定为“干部必读书”,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至今还珍藏着当年周恩来读过的《共产党宣言》,书上留有周恩来的签字。1975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首译者陈望道先生深情地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

  《共产党宣言》也是刘少奇的“启蒙老师”。1920年夏秋之际,刘少奇参加了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干部学校。那时,每个学员都发一本《共产党宣言》,并由陈望道给他们讲授。解放后,刘少奇曾回忆说:“那时我还没有参加共产党,我在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1976年5月18日,成仿吾将重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转送给朱德委员长,朱委员长看了很高兴。5月21日,朱委员长不顾90高龄亲自来到中央学校成仿吾的住处来看望他,对新译的《宣言》高度称赞,并说“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邓小平是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接触到《共产党宣言》的。正是由于受到了《共产党宣言》的熏陶,他选择了加入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就是《共产党宣言》。

  总之,《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尤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教育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