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仪器设备,让科技资源“活”起来

15.01.2015  17:48

2015年1月12日《陕西日报》第2版

      本报记者 张梅 通讯员 曹馨升
      2014年,我省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开放共享原值2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7205台(套),通过共享共用,已累计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326项、省级科研项目7513项,年节约仪器设备购置费用达数千万元。
      科研仪器设备在整个科技资源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问题造成了科技资源的大量浪费。我省积极探索科技资源统筹利用与开放共享的有效方式方法,通过共享仪器设备,闲置的科技资源都“”了起来。
      “双向补贴”调动积极性
      西安福来特热处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原准备投资购买仪器建设实验室,通过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了解到经过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就可以满足需求后,就未独立建设实验室,节省仪器设备购置费用1000多万元,并享受到了仪器使用“补贴”。
      仪器设备提供方,也得到了鼓励。西安交通大学在仪器共享政策的促进下,仪器对外服务收入从几十万元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仪器开放共享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仪器设备共享,我省出台了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双向补贴制度,对省内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的单位,按照其服务收入给予30%的奖励;对省内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委托单位,按其年实际支出给予20%的补贴。据统计,仅2013年,共受理申报补贴单位144家,给予其中的101家单位补贴共计647.8万元。
      为了在源头上杜绝浪费,在2015年的科研项目立项预算评估评审中,我省对各项目申报书中填报的新购设备,如在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内已经有的,在预算评估评审环节即将其剔除。
      一站式“共享”服务
      早在几年前,我省科技管理部门就对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了摸底调查,基本摸清了“家底”。同时,组建了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员制度,在省内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拥有单位设立信息员,及时反馈仪器更新与使用情况。
      在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A区2楼,一个集服务、展示、示范为一体的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已经落成,这里集中了我省仪器设备的资源信息,可以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公共检测服务、国产仪器示范推广等领域,为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
      在检测服务方面,我省组建了由省内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专业分析检测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组成的陕西省材料分析研究中心、陕西省地质资源与环境检测中心、陕西省化学品检测中心等专业化检测中心。目前,共汇集涉及15类主要领域的检测资质900余项,检测标准和方法近5000项。
      不仅仅是设备“共享
      在我省的仪器共享实践中,共享的不单单是设备,还有技术和人才资源。
      延长石油集团永坪炼油厂有台进口的辛烷值机,原值280多万元,因找不到能维修的人员,只能和生产厂家签订维修合同,一次费用达20多万元,维修时间长、费用高。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了解到情况后,联合省科学器材公司,组织相关技术和专业人才,仅半个月就顺利完成维修工作。经测试,运行良好,试验数据准确,大大节约了成本。据了解,通过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共享工作,我省调配技术和人才资源,年均完成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服务案例近200项。
      科学仪器设备要统筹使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等13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加盟单位联合组建了快速测量与制造、多通道大型原子荧光光谱等13个专业化实验室,整合进驻资源统筹中心的仪器设备达200余台,总价值4500万元,面向全社会开放。目前,已汇集自主研发仪器成果10项,完成检测160余项,协助和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5项,服务院所高校29家,并推广仪器设备12台(套)。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