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水系——陕西将因水而更美丽

29.12.2015  10:37

  本报记者 郭军 通讯员 王剑

  列入陕西“十三五”规划的关中水系建设,不仅是全国少有的省级区域水系规划,还是我省“十二五”继“”字号引汉济渭、东庄水库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性水利项目布局,也是我省抢抓国家加快水利基础建设机遇的又一创新思路。

  为什么要谋划关中水系

  回眸“十二五”,国家为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加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定了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规模约6000亿元左右。我省抢抓机遇,全力促使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项目,分别搭上了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这班快车,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

  今年以来,国家又全面加快后续储备项目前期论证,我省再次牢牢抓住机遇,创新思路,积极谋划关中水系规划,储备布局新的水利项目,争取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大盘子”,并以此为契机增强陕西在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纵观关中地区,乃大陆性气候,短时降雨多,洪水多发,冬春旱、夏伏旱频繁。据资料显示,目前关中地区自产水资源人均350立方米,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国际公认绝对缺水线。同时,关中自产水资源的开采程度已接近上限,按照传统治水思路,已难以解决生产、生活,特别是日益增长的生态文明建设用水问题。水资源长期短缺与人类开采程度加剧,导致关中地区水旱叠加。

  陕西传统水利设施,大都以排洪和引水为主,具有调蓄能力的蓄水工程,仅占关中总供水量的18.3%。具有调蓄功能的蓄洪区和防洪控制性工程设施十分缺乏,很难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致使80%以上的水资源以洪水的形式流失。换句话说,谋划关中水系,就是要将洪水作为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福祉社会和百姓。为再现关中“天府之国”和“八水绕长安”美景,重新构建关中水系循环系统,恢复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