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北京申冬奥符合中国发展理念 助推体育改革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1月1日,北京市民冒着严寒攀登长城。当日,2015全国新年登高健身活动在国内22个省区市同时开展,2022名北京市民以及众多国内外游客在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长城参加主会场的徒步攀登长城活动,助力北京和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
中国与申奥,已多次结缘。
1991年2月,北京市向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出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并于当年12月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书,那是我们与申奥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7年之后,在经历上一次“擦肩而过”后,北京第二次踏上申奥征程,最终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时光荏苒,而今我们再一次与申奥“牵手”。1月6日,北京冬奥申委代表团向国际奥委会提交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报告》,这标志着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冬奥迈入“重要时刻”。
每一次与奥林匹克同行,总有沉甸甸的收获。这一次,申办冬奥会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积极融入时代发展潮流
申奥符合中国发展理念
当年第一次申奥时,我国举办综合性国际赛事的经验不多,尚不为国际社会所了解。当时提出的申奥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折射出中国体育对外交往、展示国家形象的强烈诉求。等到第二次申奥时,北京已拥有较为成熟的申奥理念,所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既与北京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契合,也吸收了此前3届奥运会的核心主题与成功模式。
相比之下,此次申办冬奥会,核心呈现“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申办报告》承诺,如果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把方便运动员作为首要标准,在训练、竞赛、住宿、交通、餐饮、医疗、文化交流等环节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服务,促进每个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此外,北京将把冬奥会申办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互动发展、共赢发展的典范,创造更多积极、持久的奥运遗产,更好地惠及公众。
对此,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认为,这三大理念符合中国的发展趋势,契合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方向,也回应了百姓诉求与社会期望。“比如尊重、强化运动员的核心地位,就是国际奥委会自我反思、回归本源的实践。可持续发展,强调举办奥运会与一个城市长期战略发展的关系,国际奥委会一直倡导,举办城市收获奥运荣光后,不应造成拖累城市的痛苦。节俭办赛,则来自国际社会对索契冬奥会巨额资本投入的反思,这也是奥运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表示,我们提出申办三大理念在前,国际奥委会宣布改革在后。“此次申办冬奥会提出的理念,与国际奥委会改革方向不谋而合,从根本说,也是源自我们自身的发展需要。这种契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京张联合申办意义深远
申奥契合中国发展战略
历经多年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接连举办北京奥运会与南京青奥会后,我们对申奥已有了更宽广的视野、更从容的心态、更务实的考量。
易剑东认为,相比于北京,申办冬奥会对张家口的改变可能更大,将创造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升级的新契机。“京张高速铁路的开通,将改变其封闭的状态。崇礼‘冰雪小镇’的建设,势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大气质量的联动治理,则将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崇礼被称作‘中国雪都’、‘东方达沃斯’,一旦借助冬奥会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张家口将实现城市品牌、产业结构、国际形象的全面提升。”在他看来,这是国际奥委会最为看重的“举办奥运对一个城市的改变”。当申办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重合,将拥有强大支撑,这不简单具有体育意义,更将带来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价值。
“第一次北京申奥时,国际形势对我们不利,所以申奥时政治上讲得多一些。第二次申办2008年奥运会,新建体育场馆、城市设施比较多。”魏纪中表示,“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已趋于成熟,基本设施和条件都已具备,申办冬奥会是融入整个国家发展之中。”比如对环保的投入,就不只针对一个运动会,而是立足于京津冀乃至全国层面的环境治理。申办冬奥会与国家形势、整体发展相契合,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环境、经济、旅游、体育休闲等方方面面,受益的是整个区域。
申奥助推中国体育改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向。时至今日,这种战略转型仍在路上。而2014年,自上而下的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体育界进入“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申办冬奥会具有更深层次的意味。
易剑东认为,国际奥委会对于举办奥运会有明显的趋向。首先要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有推动作用。此次申办冬奥会,选择赛区、场馆建设等都引入国际团队,就是顺应国际奥委会的理念,以更开放的态度融入国际体育。其次,申奥要对社会开放,不能是体育界的小圈子在玩,包括政府、社会组织等,都应该积极合作,让不同的利益主体都能参与并受惠。“申办冬奥会,不能奢望毕其功于一役,我们的目光要从东道主拿金牌的传统观念解放出来,转为让更多人改变生活方式、融入冰雪运动的大变革,这也是中国真正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申办冬奥会的过程,也是推动体育改革过程。无论是体育改革强调的简政放权、释放民间活力,还是国际奥委会呼吁的“善治”、听取社会呼声,均体现了两者的理念匹配。正如易剑东所言,“体育改革突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此次《申办报告》中,关于竞技体育的篇幅远远少于全民健身的篇幅,不再过多关注拿多少金牌、国家队建设等,而更多聚焦冰雪运动普及、体育人口增加等内容。”
尽管申办冬奥会还在路上,但对体育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3亿人上冰雪的大目标,正在拉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步伐。在魏纪中看来,近年来群众对冰雪项目的需求相当旺盛,甚至是供不应求,而目前的冰雪设施显然还没跟上。“在《申办报告》中,大多数承诺都是不管申办成不成功未来都必须要做的,这与上一次申奥有很大不同。这些目标不只是为了举办冬奥会,而是立足于全民健身的发展需求。”据悉,有国际机构做过调查,此次申冬奥的支持率比当初北京申奥还要高。“通过北京奥运会,老百姓的体育意识得到提升,感受到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如果这一次申办冬奥会真正实现3亿人上冰雪,将成为中国跨入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魏纪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