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巴黎气候新协议
2月8日至13日,“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作为开年第一轮气候谈判,此次会议在落实联合国利马气候大会成果并推动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协议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
目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强制性量化安排的协议只有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且第二承诺期即将于2020年到期。为实现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比1750年工业革命前气温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2011年的德班气候大会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负责2020年后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安排。2014年,利马气候大会就继续推动“德班平台”谈判达成共识,并进一步细化了新协议的各项要素。按计划,一项新的全球协议将于2015年底在法国首都巴黎达成,成为2020年后惟一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也将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新的核心。
从2012年5月开启谈判至今,《公约》190多个缔约方已围绕新协议开展了10轮磋商。随着交流的深入,各方共识逐渐凝聚,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有着难以消弭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减排责任的分配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等问题上。
多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及各自能力原则等基本政治共识。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对全球变暖负有历史责任,必须无条件地带头实施绝对量减排;而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挑战,只能在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开展灵活多样的减排行动。
发达国家则提出,各缔约方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实力对比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协议应反映这些变化。发达国家据此对前述3项原则提出挑战,要求在减排责任上不再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且不愿在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承诺。一些发达国家企图曲解这些原则的含义,无非是为了推诿自己的历史责任,宣扬无差别责任,试图让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自身能力和发展阶段的责任。这种做法,对新协议的达成构成巨大障碍。
为使气候谈判这场经年累月的拉力赛能够最终在巴黎“撞线”,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尽管自身抵御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却在用实际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等议题上再次发出强音。2014年11月12日,中美两国在北京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中美两国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重申加强气候变化双边合作的重要性,并表示将携手其他国家一道努力,达成富有雄心的新协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全球树立了合作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新范例,为达成新协议带来推动力和良好势头,将对各缔约方增强互信、坚定以联合国多边机制解决气候问题的信心产生深远影响。
经过北京和利马的中途加油后,全球正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拉力赛在巴黎顺利“撞线”作最后努力。相信各缔约方将最终提出强有力的行动目标,为人类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