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两会”热词 “互联网+”助力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
“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陕西“十三五”发展蓝图让人振奋,“创新”成今年“两会”热词。委员们纷纷热议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 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更佳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路。其中,中小企业的升级转型一直备受关注,而如何转型升级却是难题。”省政协委员袁学武认为,陕西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线上搭建全省中小企业的电商平台,线下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专精特新”用创新驱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王发友认为,把“互联网+”变成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业成为民营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建议,要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丰富监管手段,营造发展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保障;加强资金引导,强化金融服务;坚持引育并重,打牢人才基础。
高校: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人才是核心教育是根本
“陕西应建立人才集散地,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依托高校,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积累人才资源。”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建议,陕西应从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的契机出发,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依托高校建立人才集散地,点、线、面结合全方位打造创新型省份。
省政协委员向德认为,大学生创新创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更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他建议,加强大学生创业的人文素养教育,将创业基础知识纳入专业教育培养,同时,将创业教育纳入教改内容,写入“十三五”高教改革规划。
科研院所:建立科研人员创新评价体系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陕西省政协委员昝林森、唐志贤等表示,在科研开发的过程中就进行产业化安排,强调产、学、研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满足产业需求进行产业化安排。应确保科研人员和技术推广专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权益保障和收入合法性,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民盟陕西省委的提案指出,目前陕西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是以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的技术交易;本地企业转化率较低;对陕西省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作用不显著;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比例处于中等水平,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民盟陕西省委建议,为了更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应出台具备强刺激力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立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挂钩的科研人员创新评价体系。同时,成立以成果识别、定价和推介为核心功能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中介平台,积极支持市场化中介平台建设。(记者 王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