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院士谈 中国最需要原始创新 -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秉恒

11.04.2016  10:23

2016年4月1日《陕西日报》第六版

        卢秉恒(194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卢秉恒院士在国内倡导开拓了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首倡纳米压印研究,在个性化匹配人工骨及生物活性人工骨的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并进入临床实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球华人蒋氏科技成就奖等奖项。
        2月底,由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蒋庄德教授、徐宗本教授三位院士领衔的“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正式成立。智能制造创新网络作为教育部若干高校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试点,将承担推动中国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及抢占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的历史责任,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攀升,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月7日,刚从外地赶回交大的卢秉恒院士以此为话题,向记者畅谈了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高校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始创新最难,也是中国最需要的。”卢院士开门见山地说,创新可以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两种创新相对容易,在我国参与企业较多,成果较为丰硕。但在我国,原始创新有所欠缺,很多原创都是国外先进国家的。原创就会产生专利壁垒、技术壁垒和标准壁垒,它不仅提高了后续进入者的成本,而且使得后续进入者始终处于被动跟踪的状态。因此,我国的原始创新迫在眉睫,而原始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有一定的发展历程。但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其他各科研领域,都迫切需要原始创新。 
        在交大学习工作了40多年的卢秉恒院士,对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有深切的期许。他说,高校在原始创新中应起到领头羊作用,是重要的原始创新源。 
        首先,高校拥有学科交叉优势;其次,高校拥有一批活力充沛的研究力量,从硕士到博士,他们正值人生最富创新能力的阶段。其次,高校具备良好的创新条件和研发平台,导师——科研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在原始创新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对创新仍然孜孜以求的卢秉恒院士谈起成立“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的初衷时说,现代科技越来越复杂,涉及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多,需要聚集各个学科的人,集思广益,肯定能爆发出思想的火花。所以,在一次院士会议上他就提出了这个想法,建立一个高校交流的平台,大家合作,谋求在重大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倡导受到很多科学家和年轻学者的欢迎,全国十几位院士积极参加进来。 
        据了解,创新网络的发起单位都是国内重点大学和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而且在创新和研究方面都很有成就。比如蒋庄德院士牵头的“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着力提高我国在微纳制造和测试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徐宗本院士担任着973项目“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智能感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引领着大数据挖掘与分析领域的前沿;卢秉恒院士曾为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讲授先进制造与3D打印,他担任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技术总师职务,与企业有着广泛的联系。 
        “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将围绕创新设计、3D打印、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先进制造材料、装备运行智能监控等方向汇聚高校最优质的智能制造创新资源,以协同开放共享的理念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提供创新服务,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优势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转移转化。 
        卢院士说,要创新发展,创新人才是基础。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了大批的创新人才,才能支撑起国家的创新发展。之所以倡议成立创新网络,一方面是希望产生和推广一些原创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一批创新人才。 
        陕西在创新发展中应该怎么做?卢秉恒院士说,陕西的科技力量非常强,陕西的院士数量在全国排第四,并大都集中在航空、航天、军工等一些国防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但国防单位或者科研院所因行业属性,相对来说体制比较封闭、不是很开放;而大学教授的研究项目大多是随着国家的科技计划走,高校的评估机制也是以拿了多少国家课题,拿到了国家多少奖为主,所以制约了院士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带动作用。 
        如何利用在陕的这些科技资源为陕西的经济服务?卢院士说,这一块潜力巨大。例如西飞公司这种大型企业,它的税都是向国家交纳的,陕西省能拿到的税很少,但在国家鼓励军民结合的政策下,陕西可以引导本地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为这些大的军工企业做服务,为军工企业加工配件等,像美国一样,采取军工全民采购政策。陕西的制造能力很强,如果能破除体制内外的障碍,就可以相得益彰。 
        卢秉恒院士说,实际上我们陕西的战略机遇很多,比如一带一路,陕西又有非常好的科技资源和工业基础,一定要抓住机遇,树立更加开放共享的思维,三个陕西的建设就会有更加坚实的保障。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