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展望 - 西安高新区:乘势而上 向着梦想奔跑(下篇)
2016年1月23日《陕西日报》第8版
本报通讯员 李群刚 马东芳 本报记者 王罡 王晓阳
如果把高新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比喻为一曲雄浑豪迈的交响乐,每一个成果都是一个响亮的音符,每一段辉煌都是一曲华彩的乐章。回首“十二五”,辉煌成就将成过往。放眼“十三五”,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远瞩将来,高新区正在以一个和谐、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阔步迈进,向着新时期的美好梦想,奔跑!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安建利表示,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融合、军民融合、人才聚集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再造新优势,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努力成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引领区域发展的排头兵,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才梦——创新要素高度聚集
三年前,从美国读完博士回国发展的李心怡面对着北上广等发达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安高新区的一家创新型创业公司。“士为知己者死。高新区长期以来不拘一格降人才广纳贤士,给我们回国创业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区域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是高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要树立招才引智为抓手,以专业园区孵化器为载体,以科技金融为支撑的高端要素聚集态势。立足国内,面向全球,聚集高层次人才、吸纳金融核心要素,促进创新互动,连锁反应,形成“一带一路”活力迸发,创新活跃的创新源发地。
打造“一带一路”人才特区。通过全球精英计划、千人计划倍增、丝绸之路复兴人才等人才专项行动,5年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企业高层次人才,10000名高技能型人才。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引育并举、紧缺先行、国际接轨、服务优化”是高新区人才发展的总体思路,五年内,高新区将以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端职业经理人、行政管理人才和省外西北人才、高校尖子人才为对象,突出高端人才与环境优化“两个引领”,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结构调整、人才投资保证、人才制度创新“四个先行”,形成以优化人才政策为引导,以优化人才服务为对接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格局,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人才特区。
到2020年,万人拥有专科(含)学历以上人数占比超过80%。创新平台提升,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实验室数量达到70个,国家级孵化器孵化面积新增3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高端人才聚集,未来的高新区,不仅聚集全球人才精英,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建设“一带一路”科技金融中心。
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高新区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加快高新区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的系统创新,充分发挥西安高新区科技金融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到2020年,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成立足高新区、面向全国、走向国际的科技金融创新基地。
全球梦——国际化水平大提升
在2015年第十九届西洽会上,西安高新区一马当先,吸引项目42个,揽金509.52亿元,位居西安第一。其中,外资项目14个,投资总额达到16.1亿美金,项目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跨境电商、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城市配套等方方面面。
中亚丝绸之路产业园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辐射带动高新区“一带一路”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充分发挥西安高新区在丝路经济带排头兵的作用,体现了西安高新区围绕“一带一路”主题招优选强的特色和“创新之都”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中亚丝绸之路产业园是未来五年高新区实现全球梦的良好开端。借助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机遇,“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围绕三星后续项目、中韩环保产业园、“一带一路”科技园区联盟等国际合作引领项目做足文章,打造陕西自贸区核心区,加快推进创新主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优化国际化发展环境,加强与欧美日韩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创新合作与交流,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排头兵。
高新区,历来敢为天下先。一系列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逐梦行动将有条不紊地展开:
着力打造陕西自贸区核心区,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的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
提升经济外向度水平,加快实施进出口倍增计划,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特点,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扩大进出口总额,进一步确立西安高新区在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引领地位,助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推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吸引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强化西安科技大市场国际创新资源吸引与服务功能,以美国、欧盟、韩国、中亚为重点,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促进国际创新资源信息共享,提升国际创新资源吸引与承接能力,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平台;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构建高新区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海外国情咨询、国际投资、国际融资、法律、风险评估等业务,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
优化园区国际化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设立国际交流专门工作机构,统筹领导和规划国际化工作。
接轨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一批具备国际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接轨国际标准,打造西部一流国际化平台……
未来的高新区,将在众多领域达到“国际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际累计利用外资额达到120亿美元,年均增长15%左右。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
小康梦——产城融合内核聚变
什么是小康?
答案在一组组数字里,一项项指标中。归根结底,在人民生活里,在百姓感受中。
高新区“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顺应世界科技园区发展趋势,推进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构建人口规模适度、交通绿色便捷、信息网络全覆盖、适宜各类人才栖息的‘高品质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树立西安高新区‘高标准、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品牌新形象,努力建设现代高新、幸福高新、美丽高新、和谐高新,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产城融合深度推进,综合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出达到450万元/亩。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50%,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财政民生投入占地方新增财力的比例不低于80%,千人拥有病床数不低于8个,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达到2.3册。
民生不仅事关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内需拉动等重大事项。未来的高新区将是一个以园林绿化、城管执法、公共交通、智慧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为主体内容的美丽高新!是一个以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劳动社保、住房保障、人才培养与引进、公共文化体育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幸福高新、人文高新!是一个以公共安全管理、社会稳定、城乡统筹、舆论引导、依法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和谐高新、法治高新!
这是一幅日益清晰的民生图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每一个高新人将实实在在实现自己的惠民梦、小康梦。
五年规划是丈量一座城市进步的时空标尺。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终极规划”。
这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关键阶段的“重磅规划”。
这是勾勒高新区发展美好图景的“全面规划”。
展望未来,美好可期。我们相信,高新区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在未来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书写高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