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环境美化工程,着力打造农民美丽家园
从2003年以来,以建设“文明和谐新家园”为主题,采取部门包村、项目捆绑、重点突破、示范带动、以奖代补等办法,大力实施“四通三化三改三清五建”工程(即:水通、电通、路通、讯通,街巷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改灶、改厕、改圈,清理土堆、粪堆、柴堆,建新村、新居、垃圾屋和垃圾箱、畜牧养殖小区、户用沼气池),狠抓“村庄美化、设施优化、管理细化”三化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文明和谐新家园建设水平。全县建成新农村重点村35个,建成休闲文化广场75个,荣获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称号。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领、连片发展等方式,加快农村村庄改造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实施价值引领工程,着力弘扬时代文明风尚
精心策划了“最美”典型评选活动,先后开展了“最美千阳人”、“感动千阳人物”系列活动,评选出了10名“最美千阳人”,10名“感动千阳人物”。全县各行各业积极推荐身边先进模范人物150多人,树立典型30多人。在全县98个村组织开展“最美农家”创建评选活动,立足道德风尚高、致富能力强、文化韵味足、遵纪守法好、家园清洁美的要求,在全县评出“最美农家”358户,表彰树立了16户“最美农家”示范标兵。
实施文化推进工程,着力丰富美丽乡村内涵
依托镇村休闲文化广场,采取“组织推动、班社带动、群众互动”的形式,策划创办“千山大舞台”,组织开展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为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50多场次,县级职能部门每年开展“送文艺演出、送电影、送书画”下乡、进社区活动不少于20次。建成各镇综合文化站、各村和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电视“户户通”、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组建98个村级农民群众文化文艺骨干演出队伍,发展民间班团队社18个,培育文艺骨干368人。
实施产业发展筑基工程,着力打造富裕和谐乡村
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发展刺绣、剪纸、布工艺品制作项目,全县建成刺绣工艺品专业合作社7个、工艺品制作专业村11个、培训基地5个,全县涌现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市级知名艺人和优秀民间艺术家9人。从事民间工艺品制作的妇女发展到8000余人,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刺绣产品跻身西安大唐西市,北京秀水街。千阳刺绣荣获全国“一村一品”优秀项目奖。南寨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立足传统产业,涌现出“高崖”牌玉米、“千川”牌胡萝卜、“永红”牌辣椒、“原生态”牌杂粮等2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其中千阳县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实验示范站,引进海升、华圣、大地丰泰等龙头企业,为全国苹果矮砧集约化生产创立技术体系,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8.1万亩,引领新一轮的苹果栽植革命的“千阳模式”吸引山东、山西、甘肃、河南等省的5000多名相关人员来到千阳取经。
实施城乡文明一体化工程,着力构筑长效机制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政策、项目、资金、资源,将涉农部门60%以上的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集中投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大型活动经费一事一议,足额拨付。实行以奖代补,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占新增财力的25%以上,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实行县级领导联点包抓农村环境整治和社区建设,县财政拿出500-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予以支持。县文明办确定20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开展“六个一”结对帮扶共建文明村活动,实行一包到底,目标不达标、干部不脱钩,结对共建,帮扶发展,示范引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区域性连片创建。全县8个镇建起高标准公办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乡村学校村少年宫实现全覆盖,如今,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全县农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幼儿有优教”的美好愿望。(来源:宝鸡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