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压岁钱翻了上千倍 年终奖不够给别人发
每逢春节,长辈们都会准备好压岁钱发给晚辈,以寄托对晚辈美好的祝愿。对于压岁钱,每代人都有不同的记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已经从当初的1毛钱,变成如今的千元万元。从“50后”到“00后”,60多年压岁钱足足翻了上千倍。
50后
瓜子奶糖就是压岁钱
今年62岁的王阿姨,老家在陕北榆林,家里共有兄弟姐妹8人,和许多当时的家庭一样,家庭条件都不如人意。吃上满满一碗白米饭,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对于过年的期盼,就是那一点点油荤。由于在家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王阿姨只能穿旧衣服。过年穿新衣,是不敢想的。但是对她而言,过年能剥上一点花生瓜子,那也是相当有诱惑力。
“那时候,瓜子花生就相当于现在的压岁钱。”王阿姨笑着感慨道,当年“要再能吃块奶糖,会高兴得睡不着。”
60后
过完年收一沓毛票
1963年出生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由于那时刚刚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较为匮乏,一般不给压岁钱。“过年时,家里的长辈会弄点布料给我们做件新衣裳,就算是压岁了,穷苦一点的家庭连件新衣服也做不起,包水饺吃个年夜饭就是过年了。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家里的日子也慢慢变好,压岁钱的数量也有了变化,上小学时,过年的压岁钱就几毛钱,几家亲戚走下来,一沓毛票能有三四元了。”张女士说。
70后
磕完头才给5元压岁钱
1972年出生的王建国,今年已经44岁了,他对于压岁钱记忆犹新。“我10岁时,爸爸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3块钱,还要养活一大家子”,王建国说,当年过年想接红包,还得先磕头,“要响”。
当时,一般家庭过年时会发给孩子1元、2元的压岁钱,稍微宽裕些的家庭则给5元、10元,蔬菜只要几分钱一斤,大米只要1角钱一斤。王建国虽然现在居住在西安,但老家在河北农村,幼年一张5元的磕头钱让他难忘。他说,“小时候农村是很讲究礼节的,孩子们在领压岁钱之前,必须先磕头、行礼,现在的孩子哪懂这个。”
80后
压岁钱买鞭炮上游戏厅
对于“80后”,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过年时“兜里有俩钱”,约上小伙伴们一起买鞭炮,上游戏厅。
“小时候压岁钱少,也就20块钱,最大面值也不超过50元。”34岁的张强回忆,儿时过年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摔炮”,“摔得四处砰砰响”。然后再揣着剩下的压岁钱,背着家长,去游戏厅玩到深夜,直到爸妈来找才作罢。
大概2000年前后,张强居住的蓝田县网吧开始兴起,随着网吧遍地开花,过年时他和小伙伴们的“阵地”就从游戏厅转移到网吧。“那时上网3元一小时,很小很小的网吧,但是压岁钱也多了,过个年能收几百元。”忆起往事,张强笑了。
90后
年终奖不够发压岁钱
秦亮今年26岁,至今单身。春节过后,他盘算自己送出去的“压岁钱”红包,才发现年终奖白发了。
“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还有上大学的表妹……再算上老家远房亲戚的压岁钱,居然高达2000元。”秦亮说,自己的年终奖也就拿了1600元,单是压岁钱就发完了。不过,这些人情往来的钱属于亲戚间相互联络感情的方式,也不能少。
秦亮的同事余川,已经身为父亲,他宽慰秦亮,赶紧结婚生孩子,“等你有了孩子,送给小辈的压岁钱才有来有回。所以,速速结婚生子是王道。”听到这话,秦亮只能笑笑。
00后
压岁钱成千上万
13岁的吴萌,每年的压岁钱基本都很稳定,都是亲戚给的。爷爷奶奶给得多,有1000元;叔叔阿姨、舅舅姑姑这一辈的给500元,所以每年基本都在4000元上下。而与吴萌比起来,上小学四年级的婷婷,今年收到了1万多元压岁钱。婷婷说,今年收到的红包中,奶奶的“贡献”最大,一次就给了5000元,我不想要奶奶的钱,但她非往我手里塞,不收的话奶奶说她会生气,会不高兴。
比起钱,有些“00后”更偏爱物。“孩子还小,对钱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也不知道该怎么花,但现在孩子们喜欢的东西都价值不菲,并不比给钱轻松。”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今年8岁,正是调皮、爱玩的年纪,今年春节指定要一部iPad作为“红包”,“去年给他买了一套玩具,也不便宜。”
刚刚过去的春节,您是否收到了特殊的压岁钱或新年礼物。而关于压岁钱,您又有哪些难忘的记忆和故事;使用压岁钱,您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给孩子压岁,您还有哪些独特的、更有意义的方式,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5369参与讨论。
本报记者谢斌实习生边万莉
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