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老人为千余只流浪狗做年夜饭 自己仅吃汤面(图)

21.02.2015  13:29

    原标题:“大过年你还不回家!

    凌晨4点便起床为狗煮食,之后打扫狗窝、喂食、再煮食、再打扫……在本应与亲人团聚的年三十,陕西渭南的几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却守护着约1300只流浪狗,过完了整个除夕。

    他们的年夜饭,是在安顿好所有流浪狗之后,匆匆煮好的一碗汤面。就连整个春节,他们都要轮流照顾这些流浪狗。

    “没养过狗的人,不会理解这种感情。”狗场主要负责人王彦芳对《法制晚报》记者说:“它们就和你的孩子一样,舍不得,丢不下。

    大年三十凌晨四点起床为流浪狗做食

    2月18日,大年三十,凌晨四时,人们还在温暖被窝、甜蜜梦乡的时候,64岁的张慧娥和70岁的陈正芳等人已经像往常一样,从位于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尤河大桥东侧的狗场里起床,着手为收养的1300只流浪狗蒸馍。

    要同时为1300只流浪狗煮食并非易事,仅蒸馍每天就要200斤面粉:六层笼屉一锅的大馒头,需要足足蒸上四锅;如果单喂狗粮,40斤一袋的狗粮每天也要消耗约10袋。这是由60岁的爱狗人士王彦芳成立的、专门收养流浪狗的“小动物爱心之家”每天的真实写照。

    “没养过狗的人,不会理解这种感情。”王彦芳说。

    王彦芳第一次养狗还要追溯到2000年。时年45岁的她从亲戚家领回了一只狗崽,从此和猫狗等小动物结下了情缘,“它们就和你的孩子一样,舍不得,丢不下。

    2009年前后,渭南当地对流浪狗进行了整治。与狗朝夕相处9年多的王彦芳对被抓走的流浪狗深感怜悯,“那时候整天茶饭不思,一个月瘦了20斤,就像得了抑郁症。

    在有关动物协会的支持下,王彦芳向主管部门申请,将被收走且无人领养的流浪狗交由自己收养,“小动物爱心之家”由此成立。

    忙碌一天4位老人年夜饭吃白菜汤面

    待馍蒸上锅后,张慧娥和陈正芳依然不能停歇片刻。此时天光已大亮,她们必须抓紧时间,打扫住了1300只流浪狗的院落。

    她们拿着笤帚走入院子,立即被涌上来的狗群团团围住,只有不断驱赶才能挪动脚步。休息了一夜的流浪狗精力正旺,朝她们狂吠不止,来此一年的张慧娥等人早已习以为常。一个多小时后,她们终于将流浪狗排泄物遍地的院子打扫干净,此刻已是上午9时。

    狗场成立之后,流浪狗数量激增,王彦芳不得不雇佣张慧娥等4人帮自己管理狗场。他们收养的流浪狗主要是被遗弃的犬只,有时走在街上,发现流浪狗也会抱来收养。养狗的经费全部来自爱心捐款。

    打扫完院子,张慧娥等人还要将成人两拳大小的馒头一一掰碎,而后用大盆端着煮熟的鱼杂碎和碎馍块给狗喂食。狗群蜂拥而至,有不少流浪狗还趴到了他们腰上。对于他们来说,被流浪狗咬伤、抓伤已是家常便饭。“从我养狗以来,已被咬过二三十次了。”王彦芳说着,露出两个手掌给《法制晚报》记者看,上面至少留着七八处深色的疤痕。

    待狗吃过早饭之后,时针已指向上午11时,张慧娥和陈正芳才开始为包括他们在内的4名工人做饭。

    稀饭、馒头和炒土豆丝——这就是他们在大年三十的第一顿饭。当他们将这顿饭吃到口中时,已距离他们为狗做食近8个小时。吃过午饭,张慧娥等人来不及休息,又开始对院落进行第二轮清扫。接着开始动手发面、蒸馍、掰馍——他们又开始为流浪狗的晚餐而忙碌。

    下午1时过后,在家照顾患有脑血栓的丈夫的王彦芳也赶到狗场,加入忙碌的队伍。下午的节奏一如上午,忙碌不断。

    直到下午5时,在喂食完毕并打扫完狗舍之后,张慧娥才开始给工人们做晚饭。不一会,热腾腾的萝卜白菜汤面出锅了。张慧娥等人坐在小板凳上,终于吃上了这顿“年夜饭”。

     “大过年你都不回家!

    由于不得不回家为丈夫做饭,王彦芳只能回家。流浪狗场,则交由张慧娥等人看守。工人们的家,离狗场都较远——他们的除夕夜,也在守护1300只流浪狗之中度过。张慧娥算了一下,只有等到初三、初四,才能轮到自己回家一天。“如果人走了,这些狗就没东西吃了。”王彦芳说,由于狗场流浪狗的数量太多,最少需三人留守,否则就照顾不过来。

    事实上,张慧娥的孙子一大早便打来电话催奶奶回家,儿子还在电话里埋怨:“大过年你都不回家!”张慧娥只好解释,自己确实走不开。尽管她知道,家中儿孙、老伴早在等她回家团聚。

    除夕夜晚八点,央视春晚开播。张慧娥匆匆瞅了两眼电视,便又赶去剁肉。也许,在大年初一,她能为留守工人们做顿像样的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