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贾金梅家庭:家风数辈传,代有贤人出
四瞎子威名传四方,忠 心革命质朴传家
贾金梅的公公宋华居是陕西省吴堡县宋家川镇宋家川村人(旧居位于县城前坪),三岁时发高烧,遭遇兵荒马乱,缺医少药,终致双目失明,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所以人称“四瞎子”。青年时期受大哥宋乐居(革命烈士)的熏陶特别是陕北革命领袖谢子长、刘志丹革命活动的影响,思想非常进步,对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下活动积极支持并参与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背信弃义背叛了革命。1930年中共陕北特委立即指示各地党组织设法搞武器弹药,开展秘密的武装斗争。经过党组织的长期考验,在马佩勋介绍下,宋华居在党的生死存亡之际毅然加入党组织。并把“宋华居骡马店”作为联系点,多次掩护偷运武器和子弹,并传递机密文件;1934年1月,特委决定在吴堡创建一支工农革命队伍。秘密住在宋华居的店里进行筹建活动,宋华居在人力、物力、信息上等都给予积极配合、热情支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他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办事认真,始终能代表群众利益,所以长期担任宋家川街道支部书记,并能积极完成党交付给宋家川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为居委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共产党员,为党的肌体输送了新鲜血液。
据原吴堡县委党史办干部王兴华撰写的《地下党员宋华居》(吴堡文史资料第7集第173页)中记载。宋华居利用别人轻视盲人、不注意盲人的特点,为中共吴堡地下党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终未被敌人发现。在中共吴堡地下党创建革命武装四支队时,他不仅介绍郭毓仁( 革命烈士,吴堡县人,红二、五总队扩编为战斗团时,任团长。曾受到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事部通令嘉奖。1935年12月,掩护部队撤退时,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参加,同时积极为四支队购买枪枝弹药。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村支书,乡指导员,积极动员群众支援驻守吴堡宋家川一线河防将士的抗日和除奸工作。
宋华居临终之际念念不忘党,他虽然双目失明,但是他心明如镜,此生无怨无悔,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也把正直清明的品性融入了家风之中,熏染着他的后人。
勤苦操持承家风,儿媳金梅胜须 眉
贾金梅从18岁嫁进宋家,做了宋华居老人的儿媳,到今年已有50年了。她记得刚进宋家的门时家里穷的什么也没有,仅有的两孔窑黑洞洞的,一孔窑还没有门窗,是用几根不怎么粗的木棍顶着。一遇到大风那几根木棍就顶不住了,窑就成了敞口窑了。还有几张白纸黑字的欠条。公公的眼睛还看不见是个瞎子。然而受到公公一生光明磊落的革命事迹的影响和熏染,她心想她一定要把这个家撑起来,不给国家添负担,要做一个好儿媳。
为了生计,贾金梅和丈夫从十里远的砖厂用平车拉的给工地卖砖,一平车一平车的拉总算把那几张欠条还完了,可是婆婆病重了,要准备后事,没有棺材怎么办,好一点的买不起,不好的她不想要,她想老人穷了一辈子怎么也要让她顺心的走。她想起了远房亲戚有给老人准备的棺材没有用上,她就厚着脸哀求,她的孝心感动了亲戚,可那里离县城至少有一百多公里怎么往回拉,找人没钱,唯一的一辆平车已破的不成样了。怎么办往回背,她把娘家的二弟叫上,自己还有丈夫三个人往回背棺材,这是现在的人们根本无法想像的。
时间在一年年的过着,五个孩子也一天天的在成长,眼看着孩子们都要上学,她是一个字也不识,她不能让孩子也上不了学。于是她在食堂里找到了洗碗的营生,还要回家给瞎眼的公公和五个孩子做饭,有长余的饭了她吃一点,没有了她就说是在人家食堂里吃了。她娘家的日子也不好,但粗食还是能给她挤对点。
政策终于有了好转,她自己和丈夫开了一家小饭馆,凭借她的吃苦耐劳与人为善,她的小饭店生意越来越好,孩子们终于能吃一顿白白的大米饭了,她也很高兴,可是她不敢想白的大米是什么味,只要孩子们吃饱就行。生意好了,南来北往的人也不少,一次,一个山西的做买卖的把一个黑色的小手提包和一袋毛线丢下了,她看了一下黑色的手提包里面是钱,想也不想让丈夫出去追那个人,钱和毛线都是她最需要的,可是她却只想到那个人会很急的,她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公公也年龄大了一天不如一天了。她想让公公也能住上一孔有门窗的窑,于是她白天开饭店,晚上回来和丈夫,娘家二弟做门窗,拉大据,翘门窗眼,新的门窗终于安上了,看着公公高兴的样子,她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
可是老天总是捉弄这个勤劳善良的女人,贾金梅的丈夫在一次感冒中被查出是肝癌晚期,她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她决定到省城给丈夫看一下。去省城那么远她又不识字,丈夫又没有兄弟姐妹,孩子们又小,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出过门找不到东南西北,心里的这个急,怕,眼泪老在眼圈里转。可她不能在丈夫面前表现出来,坚强的她硬是靠一步步的打问,将丈夫送到了省医院。省城医院结果还是一样的让她敢快回去准备后事,她傻了,她知道这是累出的病,她想找个地方大声的哭可是又怕丈夫看出。她的心快痛死了。她听一位病友说在铜川深山处有个人专们看治不了的病特灵,于是她决定再看一次,她没想到铜川的山那么高路是那么的不好走,穿一条沟翻一座山,这样走了三天终于到了那个看病的地方,可是结果还是一样令人绝望。她始终不敢告诉丈夫他得了什么病,可丈夫猜到了自己不是什么好病,为了不让对方伤心,这对夫妻谁也不提病。只是说着一些开心的话题。
老公去世时她才43岁,想着不让孩子们受委屈,她拒绝了别人给她介绍的有工作的对象,决定一个人撑起这个家。为了孩子们能有口饱饭,她养过猪、喂过鸡,走街串巷倒过泔水,摆过路边摊,只要是能挣钱的,她什么活都干,但不管生活多苦,她都要坚持让孩子们上学,在她的努力下,生活渐渐好转。身教胜于言传,她的孩子们个个很出色,现如今,孩子们都成家了,有了稳定的工作,贾金梅自己盖了一幢5层高的楼房,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贾金梅家庭的故事平凡而又朴实,但这平凡的故事中孕育和传承着中华老百姓勤劳坚韧的家风。她一生的坚守与磨难,如同改革开放中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家庭一样,在平凡质朴中彰显出真善美,在“宁做老实人,不做亏心事”的家风中绽放光彩。毋庸讳言,正是一个个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编织出最美的家庭图景,奏响中国老百姓向往纯善、美满的幸福之歌,演绎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血浓于水的家庭奋斗史。“汪洋大海,源于细流”,我们似乎看到,贾金梅家庭的美丽故事,正汇同无数家庭的细流,美丽绽放,在蓝天映射出色彩缤纷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