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红委员 军工企业渴望长期稳定支持

17.03.2016  19:02

2016年3月12日《科技日报》第一版

        航空专家唐长红委员身上有很多头衔: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知名结构强度专家,最为人所知的是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但是,他曾经甚至时时刻刻担心,“还有没有人要我们?
      在11日下午的政协分组讨论上,唐长红拿过话筒,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原来所在的单位,是一个飞机设计研究院。曾经归过海军管,归过空军管,后来成了企业。”他顿了顿,吐起了苦水,“我们把飞机研制企业的状态,总结为‘大起大落’。没有型号研制项目时,谁都不管。有了项目,钱还来不及用。人家催进度,逼着大家在七八年之内拿出成果。
      唐长红1982年到某飞机设计研究单位工作,几十年来自己就经历了好几次“大风大浪”。总结起来就是:有研制费,就有人员储备,就能出成绩;没有项目了,形势“”地就下来了,就连“和飞机行业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都没人管了”。业内有句话,叫做“型号完成之时,就是我们断粮之日”。唐长红记得,单位曾经遭遇过两次大规模的人才流失,“每次流失,都走了几乎一半人”。让他心痛的是,那些下海的人中,不乏已经在技术上做出成就的人。唐长红开了个玩笑,“我们的科研成果以人才流失的方式转化了”。
      如今,航空热了起来。
      “我们组建民用航空公司和航空发动机公司,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类公司没有20年,是出不了成绩的。”唐长红担忧,他曾经面临的问题,依然会出现在新的公司身上——纯粹靠项目养不活,除非真的能有一个延续20年的项目。
      前来参加讨论会议的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也表示,“这肯定不利于人才的储备”。
      唐长红接话道:“我就想谈这个问题!一个学机械动力的学生设计机翼,他一生设计出三个机翼,就能助力咱们航空业的发展,这大概要耗费10年时间。但是剩下的20几年时间,谁来养他?
      对航空科研人员来说,激励也来得缓慢。航空的成果很难出,不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是这个“”耗时漫长,等到终于功成名就,可能研发人员也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
      “创新贵在坚持。”徐南平感慨,“坚持的时间越长,水平越高。中间要是断了,就有麻烦。
      “你是企业,可以自给自足;可是,我们又是事业单位,是国家财政拨款,工资水平大家也知道。”唐长红惦念的,就是人才队伍的存续问题。他呼吁,对国家重点发展行业里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领域,应该给予长久支持。否则,研究人员一直处在游离状态,处在“待支持状态”。
      “航空近几年出现了井喷现象,但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技术瓶颈。究其原因,可能就是设计人才队伍保持不够。”唐长红告诉科技日报,队伍常常“断档”,经验无法积累,技术无法进步,甚至只是在某个层面上不断重复,“这将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