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 发展中小城市应以宜居为目标

11.10.2014  11:14
  “从历史上看,但凡中小城市发育良好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都比较好。”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日前在“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上做主旨报告时说:“发展中小城市,应以宜居为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将中小城市的发展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规模适中,具有更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相对简单,物质供给和基础设施相对更容易满足居民需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更具有建设宜居城市的优势。可以预见,未来10年,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战场。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承办,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召开的“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以“中小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为主题,旨在充分认识处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小城市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机遇,深入探讨中小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如何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化布局的主攻方向,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联合国人居署以及我国人居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城市建设者齐聚一堂,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度探讨与交流。   以人居规划引领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当前中小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克服发展要素不足的问题,走出一条魅力与活力并存的中小城市发展之路,这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发展的难点。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涌彬指出,美好的人居环境是新型城镇化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最直接的表现为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他提出,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转变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的理念和思路,按照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从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个层面来综合思考和分析城市发展问题。人居规划就是在传统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多学科、融贯综合的指导思想,基于对城镇发展的系统研究和城镇居民的现实需求提出的新的规划方法。人居规划的目标是帮助中小城市搭建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建设体系,并为城市政府提供一整套较为完整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和工作抓手,将分散在多个领域和职能部门的人居环境优化工作落实到位。人居环境委员会在实践中逐步探讨形成了“企业社团 政府 公众”多方参与、共建人居的独特有效的工作模式。首先以科研为先导,通过“指标体系”来帮助政府科学评估和衡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现状、把握城市发展脉络和方向;然后通过人居环境“指导手册”,将人居环境优化目标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并通过“行动指南”将政策和建议转化为政府、企业及公众和谐互动的人居环境建设行动方案。   《绿色住区标准》:小城镇生态建设项目的指导   《绿色住区标准》是人居环境委员会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时8年编制而成。该标准涵盖了居住环境、资源利用、开放街区、绿色交通、人文创新、住区多样性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旨在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中,保证居民生活在一个设施齐全、出行便捷、环境美好、品位多样的绿色和谐社区中。由于该标准创新性地将研究和评价的领域从绿色建筑拓展至绿色住区,其不仅适用于城镇新建住区,生态城住区建设及产业园区建设,亦对城镇更新改造和小城镇的绿色生态建设项目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不同于国家强制性标准,《绿色住区标准》定位于行业引领性标准,更强调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指导和帮助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绿色发展目标。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总建筑师开彦说:“《绿色住区标准》更适合对绿色住区建设有较清晰的认识并对品质有较高追求的项目建设,10月1日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施行。”为了使标准具有可操作性,该委员会采用了“共建项目”的运作模式,定名为“中国人居环境绿色住区共建项目”,该委员会与开发企业共同试点、实践、验收的实践路线,使标准可查、可评、可监督。   总之,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不能按照大城市的思路走,而应该坚持“四个同步”——产业引入与人口导入同步;人口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同步;城乡和经济发展同步。宜居是根本。(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