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组团"西安种草莓 本地人不愿“劳神”
最近天气渐暖,正是大棚草莓上市的时机,在关中环山路长安、蓝田段,西安市西太路等路边,很多摊位写着“草莓”字样。大棚草莓上市,周末开车带孩子采摘草莓的市民络绎不绝。
记者上周沿环山路采访种植户和农技专家,发现附近不少卖草莓的人是江浙一带、湖南等地口音。“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的南方人到长安来种植草莓!”不少西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外地人为什么不远千里来西安种草莓?本地村民为什么“守着金饭碗却不用”,偏要把土地租给别人?
现象
外省人“组团”西安种草莓 春节都不回家
据数位在长安区从事草莓种植的农户说,外地人,尤其是江浙一带人,在长安种草莓的很多。
在长安区子午大道、葛村转盘附近,路边摆了十多个摊位卖草莓。华商报记者问了七个种植户,有两个是江浙一带的口音。一位年轻女士说她老家在浙江,前面几个大棚就是她家的。再往前,路边一中年男士说,他也是浙江的,在这种草莓两年多了。
今年,陈师傅没回浙江老家过年,为了照顾草莓,他一直住在灵沼街道鲁坡头村附近简易房里。2011年,陈师傅跟老乡到西安考察后选了租了12亩地,修8个大棚占地9亩。陈师傅说,浙江嘉善、建德等地,草莓是特色产业,2010年几位老乡在网上看到长安区试点土地流转就动心了,八九户人商量后坐火车到西安考察,觉得西安雨水比较少、市场竞争较少,就开始留下来种大棚草莓。“种草莓就靠精细管理带来高产量,反季节卖高价。这也是辛苦活,一个人干不完,雇了很多周边村民打叶子、挖苗子。”陈师傅笑呵呵地说,每年7月份种,来年5月草莓采摘结束能休息半个月。
为啥不远千里到西安种草莓?环山路附近另一位浙江口音的男士说,浙江老家草莓产业发展早,人多地少,而且种草莓的人太多,竞争激烈。一位自称是湖南人的女士说,听说西安种草莓效益好,她们才过来,“也是养家糊口呢”。
“春节是草莓上市旺季,摘草莓都来不及,哪顾得上回家啊?住得久就习惯啦。”陈师傅说,他在的这个村子外地人并不算多,大家都是自发租地,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多。
数据
长安区兴隆村种草莓外地人和本地人比例约7:1
华商报记者顺着西太路沿线走到长安区五星街附近,大老远就能看到路边很多大棚,有的门口摆放着“采摘草莓、奶油草莓”等字样的牌子。华商报记者和种植户们闲聊,听到一些操着外省口音,有的讲普通话。“来这两年多了,”一位中年男士说,他是浙江杭州那边的,到附近种草莓两年多了,住在简易房里。
另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小伙说,他租了七亩地一个大棚投资2万块,“技术是我们带来的,本地人看到赚钱也来种,我这亩产量是本地的两倍。”对于外省人种草莓,一位村民王先生开玩笑说,2012年几张人山人海采摘草莓的照片,把“狼”给招来了,很多浙江建德人到西太路公路边租地种草莓。
哪个村种草莓的外省人最集中?五星街办一位负责农业监管的工作人员刘先生介绍,五星街道种植大棚草莓200多亩,本地有20多家农户种植了150多亩,外地人自发种植将近100亩。外省人租地种草莓是自发行为,政府部门接触比较少,加上有一定流动性,也不太了解,主要是监管草莓质量。粗略统计过兴隆村种草莓种植户,该村约有8户,约有7户外地人,本地种草莓的有1户,目前外地和本地种植户比例约为7:1。
西安有多少外地人种草莓?目前还没有权威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占比较高。
算账
种草莓收益远比外出打工强
事实上,外省人到西安租地种草莓,相当一部分是看好投资机遇,不少人也算过细账,那就是如果没有冷冻天气等不利因素,技术过硬、管理精细的话,种草莓确实比种小麦、玉米效益好。
前述浙江人陈师傅说,9亩地共投资20多万,都是自己家凑钱。前几年草莓价格高,刚上市一斤卖50元,近年价格下降,批发价稍低。施肥、除草、照看精细的话能产两三季,亩产量能到4000斤左右。不光种草莓,陈师傅也种草莓苗子出售,一年卖几万元。“我算过账,只要技术过硬、管理精细、产量销量好,种草莓一年除掉本钱能赚十几万,收入很不错,比打工强,也能把租地钱收回来。”陈师傅高兴地说。
再五台街办附近东干村西安润物现代农业园种草莓的85后王博算账说,种玉米小麦不如把土地租给别人种草莓收入高。他们村乡亲们最早就是种小麦,但产量不高,价格也低,忙碌一年效益不太好。
顺着土路走进五星街办燎原村,种植园负责王民荣正搭着简易桌子吃饭,旁边还有几个小伙子在整理大棚和薄膜。他算账发现种草莓收益比外出打工强,一亩地种小麦1000多斤,种草莓2000斤不难,小麦售价0.8元/斤,草莓售价25元/斤,“你说哪个划算?”他摊开双手说。他们村有200多户800多人,“人多地少,平均每人8分地,”2011年土地流转,有20户开始种草莓,收益还不错,“咱这是不出远门,家门口打工”,他笑呵呵地说。
原因
本地人不懂技术不愿“劳神”
“看上去种大棚草莓很赚钱嘛,西安本地村民为啥把土地流转出去,自己不种草莓?”华商报记者发现,有的不熟悉技术,有的缺资金,有的顾虑多,具体原因各不同。
“以前也考虑过种草莓,想了想还是租出去算啦。”兴隆村附近一位村民王先生说,他家有别的收入,不熟悉技术就不太想种草莓,种小麦不操心,可种草莓投资十几二十万,成本高了。附近其他邻居有的家人在西安市区有正式工作,土地闲置着不如出租赚点钱,有的不愿意劳神种地,索性就租给浙江人了。
村民王女士说,跟熟练的浙江人相比,本地人种草莓技术有一定差距,草莓跟别的农产品不同,一个环节有问题,一年就白忙活了,比如育苗,苗子不好就影响长势和产量,中间遇到病虫害也非常考验技术,“本地土办法种草莓产量低,技术方面还是外省人厉害”。
环山路附近一位村民赵先生说,种草莓看着很赚钱,其实还是有门槛。种大棚草莓的西安本地人不多,一是缺租地和建设资金,投入资金来源有限;二是熟悉经营、懂营销的人还比较缺乏。
眼看外省人赚钱,也有不少有实力的村民学技术种草莓,越来越多的西安企业、合作社租地修大棚种草莓。
变化
种草莓热推高地价 一亩地年租金高达1万元
种草莓热推高热门地方的土地租赁价格。
燎原村合作社负责人王建荣说:“西太路沿线种草莓的已经比较饱和了,附近土地租金比较高,村民几乎都知道目前不适合种草莓。”种草莓成了气候带动土地租金上涨,本地村民租地种草莓不划算。
“如果没啥特色,我觉得目前不适合大面积种草莓了。”王建荣介绍,燎原村是知名示范基地,2011年前后种草莓,随后2012年很多浙江建德人来到当地,租地的人比较多,土地租金从几百元涨到目前的七八千元甚至一万元一亩。因为起步早名头响,普通土疙瘩几乎成了金蛋蛋,拥有土地的村民很高兴,光收租金一年就能赚不少钱。
“动手早的人基本赚了,动手晚的人估计要白忙活。”据他了解,有一户外省人听说燎原村种草莓效益好,租地开始种草莓,但是起步太晚,租金也高,最后亏损了。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前经常有外省人打听租地,最近地价太高,很少有人打听了”。
趋势
产业扶持+土地流转 小草莓成为大产业
85后王博是五台东甘村本地人,以前在外面工作,近几年才回村里,在家门口就业。
王博说,以前村里青壮劳力去外省打工,如今大部分都在本地就业,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王博举例说,土地流转给别人种草莓,一亩地租金一千多。比如他家,如今每年租地能领租金4000多,自己在草莓园打工,一个月工资两千多,一年赚两万多,而且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
华商报记者到种植园采访时,正好遇到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草莓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李军见等专家在大棚里指导。据李军见介绍,环山路附近还有很多草莓种植基地,长安草莓占西安草莓种植面积的80%,正逐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学技术。正逐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学技术。
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达会广介绍,近些年来长安草莓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持续增加,长安草莓不再是简单农产品,已成为观光旅游、创意文化的载体,“小草莓已成为大产业”。
有专家分析,草莓产业正是在产业扶持+土地流转的利好之下,最近几年才表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前景,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有力推手。
思考
农民不光低头种地还要抬头看大势
当地农民自己不种草莓,却租赁给南方人种草莓。看到南方人种草莓发了财,自己也开始种植草莓。专家如何看待这种特殊现象?
有业内专家认为,南方人正是看到了土地流转政策带来的机会,组团来到西安种草莓。当时,西安本村民根本没有看到种草莓致富这个机会。当本地人看到这些南方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草莓发财的时候,也开始进入。这时候,当地政府通过产业扶持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小草莓成为大产业,带动本地人致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说,“资本下乡,投资现代农业是好事,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必由之路。”,有些农户长期在外打工,不少土地无人耕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土地流转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愿种地的人到外面打工,愿意种地的人在家乡干活,培养以家庭为主的职业农民。正如85后王博所说“咱这边乡亲们挺勤快,就是思路跟不上,必须学技能、改变观念。”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认为,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资本作为改变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不断流向农业农村是可喜现象。但是,在看到资本对农村资源不断优化配置的同时,也要通过制度设计约束资本的行为。他说,农民不光低头种地,还要抬头了解经济形势,市场新需求。西安周边土地富裕、交通方便的村子,不妨学外省人,合法合理前提下在土地上面做文章。 华商报记者 黄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