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多地统计数据"注水" 惊动中央巡视组
“注水数据”贻害大 “挤出水分”须较真
近期,东北多地官员向“新华视点”记者坦承,各地纷纷在给统计数字“挤水分”,并反思统计数据造假之弊。
多年来,地方GDP“增速高于全国、总量大于全国”的统计乱象引发公众质疑。有专家指出,这种“数据掐架”既有重复统计、数出多门和基础资料不全等原因,但其深层次则是“数字出官,官出数据”的扭曲政绩观在推波助澜。相形之下,东北三省部分地方数据造假之风尤甚,不仅误导中央和地方的规划决策,且已演化为破坏党风政风、损害政府公信力的腐败推手。
“注水数据”惊动中央巡视组
“如果统计数据不失真,东北经济发展后劲今天不至于此。”吉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振起认为,从各地固定资产投入上计算,“2010年底一汽集团的资产总额才1725亿,全省每年上万亿的投资,一年要建设多少个一汽?”倘若依照各地汇报的产业成长性计算,东北一些县域经济规模都超过香港了。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大连市受工业负增长拖累,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经济增速排名垫底。“以一季度为例,工业经济增长-29.9%,其中价格因素和市场需求不足各占5%,剩下20%是‘挤水分’。”大连市经信委副主任于德虎向记者剖析当期经济下滑主因。
“相关部门做过一些核查,有些投资数据至少有20%的水分。”黑龙江省工信委投资规划处处长官英敏证实。仅黑龙江省自行“挤掉”的投资水分,近两年每年至少数百亿元。
201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虚报项目投资19亿元,按当年统计公报披露的223亿年度项目投资总额计算,“注水”比例为8.5%;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过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地方统计数据“注水量”之大由此可见。
黑河、岫岩等地的“数据注水”丑闻,今年1月份分别由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家审计署以《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布。自去年2月底开始,中央第四巡视组、第十一巡视组、第八巡视组先后向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反馈巡视情况,各地对经济“数据注水”问题反映强烈,各巡视组也都将之列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进行反馈要求整改。
前几年,东北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如果不是当初吹得高,现在也不会掉这么厉害。”一些基层官员反映部分经济数据造假严重,不仅GDP增速、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数据“大水漫灌”,甚至连棚户区改造、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也被篡改。
2014年底,辽宁阜新市、葫芦岛市虚报年度新开工任务数,比实际开工数合计超过2万余套,占上报开工数52.8%和29.3%;吉林省四平市虚报8165套,占上报开工数87.2%,审计发现后又编造完成基础打桩6938套,截至今年5月份仍有6356套未开工。近期,吉林省对四平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8名责任人给予相应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为了维护虚高“注水数据”不露馅,一些地方官员甚至采取“无收入来源空转财政收入、有收入来源的列收列支及借款缴税、违规调整入库品种和截留侵占上级收入和违规提前征收税款入库”等更为隐蔽手段,在公共财政收入上大做手脚。
2014年,审计署对庄河市塔岭镇审计发现:2013年全镇公布财政收入比实际财政收入高出2534万元,虚增16.24倍。相邻的普兰店市将全市2014年公共财政收入,由年初预算53.35亿元下调为33.85亿元,降幅近20亿元。大连市针对虚增财政收入进行专项整治,对庄河市、普兰店市主要领导提出严肃批评,并对塔岭镇镇长作出免职处理。”
尽管各级官员都深知“注水数据”的危害,但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自身升迁等压力和冲动,最终往往还是硬着头皮“层层分解指标、人人摊派任务”,难得糊涂。
“东北黄金十年两位数的增长,数字挺好看但经济很难受,弄到最后各省都在挤水分。”阜新市副市长金东海说。
防止“注水数据”须多管齐下
国家统计局早就提出,要将弄虚作假作为统计领域最大腐败来治理。对于过度崇尚GDP增长的地方官员而言,无论多报虚报、瞒报谎报,还是少报漏报、凭空捏报,只要能转化为政绩指标,至多被视为作风不实而敷衍了事。这种失之于宽的纵容行为,助长一些地方统计数据竞相掺水,其社会危害程度并不亚于贪腐。
“注水数据不是骗国家就是骗百姓,一定有个人利益在里面。”辽宁省鞍山市经信委副主任孙祎明等人认为,当前,要保证经济数据质量就必须完善统计问责制,追究涉事官员的责任,确保挤干经济统计数据中的水分,对造假行为予以严惩,让干部吹不起“数字牛皮”。
虽然统计法明确规定“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除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还要“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撤销晋升的职务”,但在实际执行中极少有人为此丢官。有关专家指出,既然注水数据真相是一笔糊涂账,自然没有人为此担责;既然无人为此担责,注水数据问题自然长期存在,两者互为因果。
为彻底解决数据“注水”问题,东北三省以中央巡视组反馈整改为契机,自去年以来重点整饬经济数据弄虚作假作为。黑龙江省制定出台《黑龙江省产业项目推进责任主体考核办法》和《反对弄虚作假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工作方案》,调整考核指标和分数权重,对统计指标进行规范。记者在《牡丹江市整治投资指标数据上弄虚作假工作实施方案》中看到,重点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的弄虚作假和不规范行为,主要包括统计调查对象造假和统计数据资料造假两项内容。
吉林省采取调整全年GDP增速,改进各部门和市(州)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以拓展延伸“德能勤绩廉”考察范围和内容为重点,帮助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辽宁省调整财政收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取消利用外资指标和城区财政收入指标考核排名,调整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对寅吃卯粮、空转收入等问题开展自查整改,坚决遏制财政收入征管中的弄虚作假行为。(记者刘荒、齐海山、梁书斌、王炳坤、辛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