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后中国政治变化:反腐为改革铺路 推进依法治国

12.11.2014  20:20

势头不减  徐骏作(新华社发)

交卷   蒋跃新作(新华社发)

推进  徐骏作(新华社发)

  从十八大召开到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其间正好隔着整整两年时间。

  从轰轰烈烈的“打虎拍蝇”反腐败,到自上而下覆盖全国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立规矩”的“八项规定”,到“建章立制”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从描绘宏伟战略蓝图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这两年的时间里,中国政治发生了太多深刻而彻底的变化。

  如果要读懂这两年里中国政治的变化,那么有两样东西必须准确把握。其一,是中国政治变化的内在逻辑,那就是改革。其二,是中国政治变化的预期目标,那就是十八大上提出并一直奋斗至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握住这两样方向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才能理解过去两个“大破大立”的政治年份。

   01重拳反腐:为改革铺路

  在刚刚举行的APEC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在亚太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

  和前些日子正在进行的“猎狐2014”专项行动一样,这张海外反腐大网的张开,也标志着中国的反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若要选择过去两年中国政治发生的最令外界印象深刻的事件,相信很多人会给反腐投上一票。

  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中管干部,已经达到55名之多。其中,对周永康、徐才厚、苏荣等一批腐败高级干部的查处,更是印证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腐败问题毫不手软的决心:“无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而如果细究这55名“大老虎”的职位分布则可以发现,在查处的高官中,不仅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高级干部,也有“地方大员”;有军队系统的巨贪,也有央企内部的蛀虫,还有纪检监察系统的“自己人”;不仅在位的高官要查,退休的、退居二线的腐败高官也要查。

  对待“老虎”不手软,对待“苍蝇”也不放过。因为相对于“老虎”的位高权重,“苍蝇”职位虽低,却是老百姓“身边的腐败”。仅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受理了超过120万次的检举控告,在最终立案调查的案件中,共处分了超过18万名党政干部。

  不夸张地说,自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其力度可谓近30年来最大。而这种不区别对待、不遮掩护短的手法,也让民间流传的一些所谓政治“潜规则”不攻自破。

  “反腐主力”中央纪委自然成为这场风暴中的“风暴眼”。这个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挂帅的机构,十八大以来一直“很忙”。他们不仅提供了上面大多数的反腐数据,而且还挑起了巡视的重担——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无论速度还是力度,中央巡视组都让“巡视”这一中共的传统制度焕发出了空前活力。

  以如此大的力度持续了两年的反腐败,是否到了“见好就收”的地步?

  当然不是。10月24日,王岐山说,“这仅仅是新的开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那么,反腐败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法国路透社看来,中国反腐的不断升级,是为了“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利好中长期改革推进,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呼应”。持类似观点的美国经济学家则表示,在这种“高调反腐”的背后,中共高层的目光着眼点在于“真正的制度改革”,因为“中国长期的经济健康迫切需要这些改革”。

  而在更熟谙中国政治的国内政治学者看来,反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官场政治生态的改善。而要读懂这种政治“新常态”,则必须把反腐和两年来的作风建设放在一起“对读”。

   02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在同一个时间段里,中国的最高领导集体分赴大江南北,下沉至中国政治的最基层治理结构——县、乡镇、村庄,和最基层的普通民众坐在一张床上谈天说地,聊他们最关心的粮食生产和生活难题,听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同一个时间段内,中国各省、自治区、市的主要领导,在一场名为“民主生活会”的政治场合内相互“开炮”,指出自己和对方在日常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

  类似的场景,自上而下地遍布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层层党组织。这场历时一年半多、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活动,叫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前,习近平主持了这场活动的总结大会,明确指出“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它和70多年前中共还未执政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相提并论:同样是针对作风问题,同样祭出的是中共赖以生存的“群众路线”。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执政难题。在这个有着浓厚忧患意识的政党看来,如十八大所言,全党面临的危险有很多,包括“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而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旦脱离群众,不仅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更可能滋生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更将直接动摇执政党的立身之本、执政根基。

  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读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何从履新之始就强调作风建设。

  2012年底公布的“八项规定”,看起来不过是很简单、很平常,甚至很“生活化”和“口语化”的内容:出行不封路、轻车简从、简化接待、精简会议、改进文风……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八项规定”,却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带头执行下,成为了深刻改变中国政治与社会的“硬杠杠”。

  甚至可以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对“八项规定”的“加强版”与“扩大版”,因为“八项规定”中否定的内容,都可以归纳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反对的“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两年来的作风建设成果如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副明镜。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发现,以往以公款消费支撑的高端餐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十几家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一直在缩水;老百姓发现,以往“高大上”的高端酒楼纷纷放下架子开始做平民餐饮,以往逢年过节时的“天价月饼”、“天价烟酒”纷纷开始价格“跳水”;感受最深的公务员队伍,则发现以往那些“不是事儿”的事儿开始被管束、被通报: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甚至是上班玩游戏和打瞌睡……每一个以往已经习惯了的“习惯”,都被列入了纪委的“黑名单”。

  正面,是“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条框;背面,是中纪委不间断的以时间节点为抓手的“曝光台”和“处分令”,以及媒体和民众24小时的监督。两年来,中共的作风建设,虽然让一些人哀叹“为官不易”,但赢得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叫好和支持——这种“向自身开刀”的做法,彰显的是执政党对自身问题的清醒认识,以及“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看来,和反腐败一样,中国两年来的作风建设,其目的也是建设政治的“新常态”:让规则成为打败“潜规则”的力量,让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更为健康,让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秩序得到好转。

  而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为改革铺路”。因为说到底,改革需要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需要更加完善和健全的环境,需要规则意识,也需要一支精干的、能领导改革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