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概率大
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和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就金融和货币政策答记者问。周小川在回答京华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完全放开的概率非常大,中小民营银行将获得更大支持。此外,周小川也透露,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出台。
焦点问题
1
我国经济是否面临通缩风险?
流动性适度未超稳健范畴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央行已经进行了两次降息和一次降准。然而截至2月,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4%,比去年有所下降;我国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37个月负增长。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正在面临通缩风险。不过,央行方面此前强调,货币政策依然保持中性立场不变。
周小川表示,CPI、PPI、GDP平减指数等物价指数确实是观察经济的重要指标。其中,PPI与投资活动关系较大,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变进入“新常态”的过程中,PPI的变化会比较大。此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比较大。
“我们对物价的变化,既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也要把观察的时间段放长一些来估计,同时要慎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货币政策的一些工具已经经过几次调整,总体上保持了金融市场上流动性适度,没有超出仍旧是稳健的、中性的范畴。”周小川说。
此外,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PPI下降压力可以说是全球性的,特别是最近一轮的油价、大宗商品、铁矿石价格的下降,对PPI的影响很大。“我们在密切关注价格走势的同时,也会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好流动性。实际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恰恰是应对目前这种形势的一个合适的组合。”易纲说。
2
定向调控货币政策效果如何?
准确评估效果尚需要时间
近期,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从去年开始,央行使用了一系列的比如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等一系列的货币工具,以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这个定向调控的效果如何?
对此,周小川说,大家熟知货币政策总的来讲是总量政策,但是根据我们国家具体情况的需要,我们也认为货币政策能够体现一定的适度的、有结构性的特征,这样的话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有些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是持续性的,可以针对目前的存量有所调整,比如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但也有些政策是增量型的,比如市场上缺少一种流动性,需要有增量资金,央行要把这个增量资金注入经济体中,注入时寻找最缺少资金的地方,找结构优化上最需要的地方。
不过,周小川也指出,对于流动性管理、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性政策,作用不可估计过高。从初始的角度看,这项政策能够在结构性上有帮助。但钱注入后,过一段时间就会进入整个经济体,结构性作用慢慢消失,又变为总量政策了。“对这些政策的评估,我们看到有不少正面效果。但我认为过一段时间看这个问题会更加冷静、更加准确。”他说。
3
何时会全面放开存贷款利率?
今年取消浮动上限概率大
事实上,央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地推进,多年来在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种上,先是从大额推广到小额,从贷款进展到存款。
“去年,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间又扩大了20%,今年前不久的这次利率调整,又再进一步向上浮动区间扩大了10%,因此大家是非常合理地估计,认为我们离利率市场化也就是最后的存款利率上限的解除已经非常近了。”周小川说,“今年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可能存款利率上限就放开了,大家期望中的最后一步就走出来了,这个概率应该说是非常高的。”
易纲也指出,本次上浮空间扩大到30%以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出现了差异化的定价。“如果我们的金融机构、家庭、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随着中国利率的基准正在逐步成熟,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正在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易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