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灌排委专家组对郑国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现场检查评估
12.06.2016 16:49
本文来源: 水利厅
专家组来到李仪址纪念馆考察
专家组考察郑国渠遗址
专家组考察丰利渠遗址
专家组考察历代古渠取水口
专家组考察古今泾水利用情况
评审会会场
6月7日至8日,受国际灌排委委托由国际灌排委荣誉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总工高占义率领的专家组对我省申报的郑国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了现场评估。来自国家灌排委、水利部有关司局、中国水科院、中国水利史研究所、清华大学的各位专家,深入陕西水利博物馆、郑国渠遗址区和省泾惠渠灌区,参观陕西水利发展史展,实地踏勘遗址保护现状及省泾惠渠灌区发展、建设和管理情况,并召开座谈交流会提出意见建议。省水利厅厅长王拴虎接见了专家组成员,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副巡视员李新华陪同检查。
在接见专家组时,王拴虎指出,陕西是文化大省,也是水文化大省。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陕西省委“文化强省”战略和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制定出台了《陕西省贯彻落实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陕西省水文化建设发展规划(2013—2030年)》,成立了“陕西省水文化研究会”、建成中国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纪念馆暨陕西水利博物馆、命名确定了一批水文化建设旅游风景区;不断丰富发展以“仪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水文化,大力保护和利用水文化遗产,推动我省水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郑国渠申遗工作是陕西省水利厅党组关于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全省水利系统2016年的一件大事,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并且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市县主要领导的高度关切和重视。年初,胡和平省长亲自赴郑国渠遗址区考察,咸阳市卫华市长亲自深入郑国渠遗址现场踏勘,体现了各级对水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郑国渠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专门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史料的收集,加紧拍摄专题片素材,加强遗址区现场保护和环境整治,并与文物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联系,为郑国渠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将坚定信念,努力工作,全力以赴,力争申遗成功,给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座谈交流会上,魏小抗介绍了陕西省水利建设、陕西水文化建设和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省泾惠渠管理局负责人汇报了郑国渠灌溉工程历史、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国家灌排委专家发表意见建议。
专家组认为,郑国渠作为我国秦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工程浩大,确实令人震撼。特别是主干渠一直沿用至今,造益当地,其地位和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的2260余年的灌溉效益,还在于首开引泾灌溉的先河,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促使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的建立,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5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带里密布着战国至今的十多处古渠口遗址、碑记,真实记录与再现了两千多年引泾工程的沧桑巨变,展示了我国水利灌溉的发展演变过程。对郑国渠遗址的挖掘和保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建设成就,继承弘扬古代水利建设智慧和先进文化,对于加快推进当代水利建设,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专家组对我省自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遗址区现场保护和环境整治,完善史料收集,加强资料整理并编辑出版系列图书、制作专题片、歌曲MV以及注重宣传造势、引发各界关注的作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我省利用郑国渠申遗的契机,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把陕西水文化做大做强,更好地为陕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服务。
专家组表示,将依据有关程序,积极协调、全力推荐,力争郑国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成功。
咸阳市副市长李晓静、泾阳县政府,厅直属机关党委、省泾惠渠管理局负责同志,以及郑国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联席会议全体成员陪同检查评估。
本文来源: 水利厅
12.06.2016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