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新模式

18.01.2016  21:39

  我国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会将自己的生活重心从职业活动转为家庭和社区活动;与此同时,他们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会有所减退。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和城市贫富差距较大,我国“老龄化”面临着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依靠家庭赡养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出现危机,普遍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空巢老人”等越来越多的问题。一些老年人无法适应离退休等因素带来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的转变和身体功能的变化,表现出焦虑、抑郁的状况,严重者甚至会自杀。有研究表明,70%—80%的老龄化问题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因此,对老年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干预、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可以增强老年人对生命的积极体验,也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积极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包括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讲座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以上这些干预方式还不足以从本质上解决我国“老龄化”的特殊问题,更无法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积极老龄化”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促使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体力、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保证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要解决我国“老龄化”的特殊问题并实现“积极老龄化”,需要进一步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和潜力,让他们“老有所为”,在老年阶段也能够继续为社会作贡献,体验到价值感。

  基于我国“老龄化”的特殊现状和“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我们构建了一个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的新模式——仿真家庭,即将离退休或空巢老年人作为第一个群体,康复中心或特教机构的特殊儿童(主要是中、重度孤独症儿童)作为第二个群体,有心理学和教育学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和特教机构教师作为第三个群体,将这三个先前具有不同地理要素、经济生活、社会交往和社会心理要素的社会群体融合,形成一个自然的“仿真家庭”(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由老年人、康复及服务人员、特殊儿童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这个“仿真家庭”中,“教育型”及“生产型”老年人可以参与到特殊儿童康复及教育中,实现“老有所为”,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不能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也可以通过与老年人的互动缓解自身的症状,体验到更多来自他人的关爱,获得更多学习机会;与此同时,二者都可以在“仿真家庭”的生态化环境中接受有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和特教机构教师的帮助,参与针对老年人和特殊儿童特点设计的干预活动;从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特殊儿童的症状并提高其社会能力。这种老年人、专业人士、特殊儿童共同构建的“仿真家庭”不但可以解决特教服务及康复领域人员短缺的问题,帮助我们为个体和群体“积极老龄化”提供实践模式和理论依据;还可以缓解老年人社会功能的衰退,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实现老年人与特殊儿童的互动、互助、互补;同时,相关专业人士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对老年人和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观察、访谈和追踪,促进干预方案的具体执行和灵活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干预效果。

  在“仿真家庭”中,特殊儿童只是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还需要一些具体的干预方法和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从康复中心或特教机构的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老年人普及特殊儿童相关知识,培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特殊儿童教育的“专家”,从而拓展教育型及生产型老年人社会服务途径;二是结合体育锻炼、团体心理辅导等干预形式,针对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设计干预方案,并在干预方案中将特殊儿童作为影响因素纳入进来,实现老年人与特殊儿童的融合。

  目前,“仿真家庭”作为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的新模式已经进入初步探索阶段,具备可行性。首先,基于ICF(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理念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已经完成可行性探索,正在构建老年人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数据库。如果该数据库得以成功建立,可以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特征、影响因素、干预手段及相关社会支持体系进行大量应用性探索,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研究和“仿真家庭”干预模式的构建提供可信的数据支持和现实基础。其次,在可行方案上,全国孤独症人才康复培训基地,全国第一个大龄(6岁以上)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吉林市明智文化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这方面已作出了可贵的初步尝试。历时6年,该机构已经初步形成了老年人、康复及服务人员、特殊儿童三位一体的“仿真家庭”干预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干预模式是有效的,可以为“积极老龄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未来,还需要继续扩大样本量,完善具体干预方案的制定、实施和干预效果的评估,进一步探索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