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全家人就到村文化广场散步,心情特别舒畅。”日前,宜君县哭泉镇南塔村民陈健民说,新村建设让农民住上了新房,水泥公路通到家门口,文化广场成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近年来,宜君县按照“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备,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甜美”的总体目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如今,全县美丽村庄星罗棋布,风景如画,靓丽多彩。
让美丽留住乡情、乡趣和乡愁
渭北民居依山而建,房前屋后种瓜种豆。这是渭北山区的乡土风情,也是宜君人的乡愁记忆。美丽新村创建伊始,宜君就遵循一个原则——尊重农民意愿,把民居新建、改造提升和保护性修缮相结合,着力让美丽新村留住乡情、乡趣和乡愁。
“前不久,政府帮忙把老房子翻新了一下,住得敞亮舒服,跟新房没两样!”在宜君县清河村51岁的王文贵家里,两层小楼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鲜亮。对他而言,创建美丽新村,“美丽”的不只是房子,还有门前硬化的水泥路和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及民生设施的配套。
“房前屋后靓起来,生活真是大变样。以前出门是山路,一踩一脚泥;现在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开着三轮摩托到田里,方便得很!”王文贵喜不自禁地说。
乡村要美丽,基础配套也不能缺少。宜君县拿出专项资金,逐一破解路、水、电网配套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公共服务难题。“垃圾房就在家门口,再也不用随地烧了。”王文贵的邻居杨冬梅插话说:“村里干净了,住着也舒心,心情也舒畅。”
让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同行
以产业发展支撑美丽新村建设,是宜君人的共识。依据“做优农业”战略部署,宜君咬定主导产业,构建由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联结、家庭农场和农业园区承载、广大农户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采取“户入社,二次返利”、“钱入股,利润分红”两种方式,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全县持续做大做强以玉米、核桃、苹果、蔬菜等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基地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发挥现代医药、食品加工、能源开发为支撑的工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2015年全县GDP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0.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6.8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3亿元,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9440元。
内外兼修,让美丽乡村尽显魅力
“现在足不出村,就能把好多事情办妥了。”五里镇白河村的王应显老汉乐呵呵地说,前段时间,村上代办员李俊岭,就将他申请的民政救助送到了家里。
王老汉腿脚不利索,到镇上办事很不方便。自从村上有了代办员,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再奔波,有人帮着办理。这是宜君县推行“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制度”的一个缩影。
美丽乡村建设,让宜君百姓尝到了甜头,参与管护的积极性高涨。“去年村民自发组织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全村百余户,除了在外务工的几乎都来了,村委会会议室头一回被挤得满满当当。”八丈塬村民杨金海说,在乡亲们眼里,创建美丽乡村,不仅要靠政府,还要靠每个人内心的自觉和坚守。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美丽乡村建设好、维护好。
“美丽乡村的‘幸福密码’,就是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宜君县委书记刘冲说,“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延伸服务,最终目的都是打造一个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