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清涧最美家庭的“治家经”
在榆林市清涧县,有一个“特殊”的家庭:2002年,一位名叫慧建琳的妇女,带着三个孩子,嫁给了比自已大12岁、且带着六个孩子的曹宏信。这个当时不被人看好的“十一口之家”,目前已是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
说起曹宏信,在清涧县应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年59岁的他,出过书,上过央视,获得过清涧县“身边好人”、“榆林好人”等荣誉称号,是县伞头秧歌文化协会会长,又是县政协委员,他为清涧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积极贡献。
曹宏信说,自己身上的这些光环,与其背后的特殊家庭有着必然的联系。
1992年,曹宏信带着六个孩子离开老家清涧县双庙河乡,到县城闯荡。“前妻在生下第六个孩子时,不幸去世,但为了生计,我在县城卖过凉面,贩过枣,也做过其它尝试,但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靠着自已擅长的伞头秧歌,在县文工团找了份临时工,当时工资一个月200块。”
2000年前后,已经45岁的曹宏信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丧偶的惠建琳。“刚开始我非常担心,他带着6个孩子,我带着3个,一大家子人靠每月200元的工资怎么生活?但他的一句话让我打消了这些顾虑,他告诉我不用怕,就算他出去乞讨,也不会饿着我和孩子们。”惠建琳现在说来依然透露着一丝甜蜜。
没有聘礼,没有嫁妆,曹宏信花100元买了一套红色的运动服,就娶到了比自己小12岁的惠建琳。就这样,两个原本陌生的家庭走在了一起。
“刚结婚那会儿,人人都不看好我们。就连出门,我俩都是一前一后走。年纪差得太多,家庭人员多,经济负担重……乡民们都纷纷议论我们这个重组家庭两 年之内非得烂包不可。”惠建琳不好意思地说。直到过了两年多后,周围的人都已经习惯了,也没有闲言闲语了,两个人才敢“光明正大”地出门。
“我们刚到一块,一家七口人住在二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吃的填饱肚子就行,穿的大部分是从破烂市场上买来的,不烂不冷就行。她(惠建林)从来没嫌弃 过,吃歪吃好,穿新戴烂,没有一点怨气。我们不吵不闹,只要和睦相处比什么都强。”谈起人人称羡的“治家经”,曹宏信和妻子一脸的自豪,“我们家的宗旨就 是‘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不论贫富,只要和气。时刻教育孩子不能吵骂,在孩子的心灵里从小就埋下一个‘亲’字,他们虽不是一父之生、一母之养,但胜似 亲兄弟姐妹。”
和谐家庭的创造更要靠为人处世。搞好邻里关系、 社会关系、亲朋关系也是生活中的一门大学问。曹宏信二十多年的好友白鸿东称,多年来,曹宏信家庭一直 平易近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他们家从来没吵闹过,在我们这也很有声望。无论生人熟人,还是亲朋好友,只要走到他们家,都能受到盛情款待。”
“目前,虽然我们生活还不富裕,但我们相信,只要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十几年来,曹宏信与妻子惠建林,始终秉承“家和万事兴 “的家训格言,靠着一股子顽强拼搏的钻劲,不仅将这个不被看好的重组家庭过得妥妥帖帖、和和美美。就连曹宏信的个人事业也蒸蒸日上:先后出了书籍三本,光 碟三张,为清涧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获 陕西 省“三秦最美家庭”;榆林市“最美家庭标兵户”;榆林市首届“榆林好人”;清涧县“十大身边好人” 等22个荣誉称号。
“9月3号就是我们二儿子大喜的日子。不久后,我们家族又会添一位小孙子了。”惠建林打开衣柜,指着自己为儿子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被褥,满脸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