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反映动画片用词太“消极” 专家:需要严把关

14.06.2015  12:05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近期西安市民王先生向我们反映,他在陪3岁的儿子看动画片时,无意听到了片中容易误导孩子的对白内容。王先生认为,动画片如果用语不当,极易误导了孩子的思维,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王先生所说的对白内容出现在某国产动画片第31集中,“哎呀、老师说的话也能听吗?就只有你这种智障儿童,才会相信老师说的话呢”。看完动画片后,3岁的儿子反问王先生“我以后上学了到底该不该听老师的话呢”?

    西安市民王先生:国产动画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我觉得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一些消极或者负面的用词,周围的环境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学龄前的幼儿平时在家看电视的也比较多,在孩子看电视的问题上应当有所选择,类似这样的动画我觉得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一些充斥着“暴力”“粗俗”的动画片,不但达不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反而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片中一些低俗的“用词”或者危险夸张的“动作”,可能会被孩子们一一模仿。2013年4月6号,因模仿某国产动画片中的烤羊、平底锅打人等情节,江苏两名不到8岁的儿童被玩伴点起的大火严重烧伤。另一部国产动画片中“见鬼”、“臭狗熊”、“去死”等话语,也让人倍感暴力和粗俗。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雨锋:受到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影响,动画片的整个制作质量还有动画片生产方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导致了中国动画片的媚俗化比较严重,不可否认我们相关动画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看到动画片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专家表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绝不只是家长、老师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通力协作,更需要文化部门创作生产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引导孩子们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雨锋:动画片在立项阶段或者在它的认证阶段就要加紧把握好这个关,我觉得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一方面是(家长)自身要做好对这种相关产品自己的认知,对孩子所选的动画片家长首先也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