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一农妇靠卖菜供出3个大学生 小女儿在北大读研
在一片绿油油的莴笋地里,陈德秀麻利地将一颗颗收割好的莴笋装进菜篮。这套动作她重复了数万次。凭着挑一筐筐蔬菜去市集卖,她硬是将三个孩子送到大学课堂,小女儿还是北大在读研究生。
12月5日,在当地扶贫干部带领下,华商报记者一行人见到家住紫阳县城关镇西门河村的陈德秀。虽然刚年过50岁,但一道道皱纹已爬上额头和眼角,记录着她经历的岁月沧桑。
陈德秀7岁时,妹妹患上恶性肿瘤,父亲患上黄疸肝炎,母亲瘫痪在床。陈德秀就站在板凳上用石磨磨玉米面,从山沟里提水回家做饭,照料生病的父母亲和妹妹。20岁那年,陈德秀与入赘的杨其玉结婚,苦难的家庭有了顶梁柱。这年年底,大儿子杨运平降生,紧接着,二女儿杨春林、小女儿杨祖芳也相继出世。当夫妻俩沉浸在孩子出生带来的幸福中时,不幸再次向这个家庭袭来。1996年,杨其玉患上偏瘫。为了挣钱养家,陈德秀起早贪黑种菜卖菜,养猪、养蚕,种茶。“最苦的时候,一个月没上床睡过觉。实在困得不行了,我就在蚕床上眯一下”,陈德秀回忆说。
三个孩子上高中时,每年2万多元的学杂费压得陈德秀喘不过气来。小女儿杨祖芳上高一时,考虑到父母挣钱不容易,经常一天只吃一碗饭,甚至动了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陈德秀含泪对女儿说:“虽然我们辛苦一点,只要你能考出好成绩,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其他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
2008年,大儿子考入长安大学,二女儿考入山西临汾师范大学;2010年,小女儿考入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考上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孩子们把录取通知书拿回家,数万元的学费成了陈德秀最揪心的事,所幸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2014年,陈德秀一家被列为贫困户,闲不下来的她卖菜做农活之余还养了几头猪。丈夫杨其玉说:“妻子送孩子上学吃了很多苦,但是每一个难关都得到政府的帮助。精准扶贫政策还报销了我腰伤所花费的高昂医药费,小女儿也能借助国家助学贷款继续深造,给我们这个贫困家庭减轻了后顾之忧,相信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影响下,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华商报记者王斌通讯员朱烁旭摄影黄治涛
编辑:马腾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