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全省推行“托底安置”政策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刚刚过去的2014年,在全国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陕西省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5%,转移农村劳动力696.3万人。这样的成绩如何得来?政府在其中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政策还有待完善?《观点面对面》,省社科院专家、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创业者和记者将集思广益。
主持人勇军:我们看到一组数据,说2014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下,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6.3万人。请尹老师给我们解析一下,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是怎样的?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从这组数据宏观地来说,整体上的就业压力实际上是在不断增大的,但这种就业压力也是分群体、分类型的。因为参加就业的人不光是大学生群体,还有比如说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农民工朋友,他们都有这样的就业需求,还有其他非正规就业的一些人、一些群体,这些群体形成一个整体就业压力叠加的情况,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就业压力在加大,同时也要细分不同群体就业压力的程度和类型是会有所区别的。
主持人勇军:去年,全省开始推行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托底安置”政策,帮助毕业生就业。这是一个怎样的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李云峰,你在采访中有哪些了解,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记者李云峰:“托底安置”是政府对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采取的一种过渡性质的安置政策,一方面是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政府可以推荐他们去一些单位见习六个月,每个月给他们发一千块钱的生活补助;六个月之后还没找到工作,政府可以给这些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时长是两年,每个月领取工资八百块钱。
主持人勇军:尹老师对记者李云峰介绍的“托底安置”政策,感受如何?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毕业以后不能马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进入合适的单位参加工作的话,就难免会存在一个就业适应期长短的问题,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单位,有可能会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很多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就业前期很充分的实习经验,如果缺少实习经验的话,他很可能适应不了今后的工作要求。我觉得,它更准确地是类似于一种就业的保障,当然不是说,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这种保障,但对于那种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是需要过渡期经济上的保障的,能够让他度过迷茫期,缩短迷茫期带来的风险。
主持人勇军:我们看到铜川市从2013年开始实施“托底安置”政策,自这个政策施行以来,有多少人从中受益?效果又怎样?我们连线了铜川市人社局副局长马新民,请他来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铜川市人社局副局长马新民:“托底安置”政策是铜川2013年提出来的,到2014年有19名学生申请,得到政府帮助,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到2014年年底,申请“托底安置”的大学毕业生共有70多名,占大学生毕业总人数的2%,到目前,将近达到3%,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了这个政策,就一边找工作一边申请“托底安置”。当初设计这个制度,考虑到毕业找不到工作,学生压力大,家长压力大,同时给社会稳定也造成一定压力,因此提出了“过渡性安置”这个方法,缓解各种压力。就目前来看,这个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体现在2014年年底,铜川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7%。我们在抽查中,大学毕业生对见习和“托底安置”反响非常好。相信2015年效果会更好。
主持人勇军:我们的热评听众也对这个托底安置政策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西安听众雷女士:铜川的做法特别好,给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一个过渡期。我是渭南人,就想知道,在我们那儿,有没有这种“托底安置”的方法,应该怎么办理?有没有什么条件?
安康听众张女士:看了你们节目,我才知道,现在政府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扶持力度是越来越大了,涵盖面也越来越广了。不过好多内容之前我都不知道,所以啊,希望你们媒体能多多报道一些这方面的内容,给我们这些准备创业的人更多的信息。
主持人勇军:问问记者李云峰介绍一下,全省在促进就业和创业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和信息?
记者李云峰:比如到小微企业签约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比如到基层创业的,到艰苦地区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落实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的一些政策,还可以享受“小企业创业激励补贴”;还有要求国有企业接纳高校毕业见习人数不得低于单位在岗职工总数的1%。除此之外,各个高校每年的就业招聘会,还可以享受不超过30万元的财政补贴,还有大学生档案免费托管等等,这些是政府从政策层面保障大学生就业。同时,政府发挥市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投资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鼓励创业,通过创业促进就业,根据沿海地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创业更能带动就业。创业者可以享受“小额贷款”优惠政策,另外省上在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咱们省有两个全国性的创业孵化基地,一个是西安外事学院,一个是汇能汽车市场,通过投资建设创业平台,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创业者加入。
主持人勇军: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大学生创业者孙国秀,来与我们分享他的创业经历。想问问孙国秀,当时哪些政策为你的创业助了一臂之力?
大学生创业者孙国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的创业顺利进行,事业不断发展。首先,我觉得现在创业环境和氛围越来越好,一个是刚才两位介绍的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更重要的是组织了很多孵化器、社团、组织,来推动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创业者与“北上广”等先进城市先进企业之间的交流;还有就是举办创业比赛,扶持创业明星,起到良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我就是在参加创业比赛的过程中,完善了我的商业模式,找到了创业群体组织,在组织中我个人和企业不断成长,可以安排更多大学生到我的企业就业。
主持人勇军:国秀的企业每年都在招聘大学生,2014年的情况如何?
大学生创业者孙国秀:2014年,我们公司招请了55名大学生。我认为,作为企业,一定要了解大学生的需求。现在企业找不到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中间有一个断沟,那么桥梁怎么搭建,一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企业无论大小,只要你能学到东西能锻炼能力就要抓住实践的机会,不要挑肥拣瘦;二是互联网时代,需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优点。这两者好好结合,更多的企业涌现出来,促进更多人就业。
主持人勇军:那么对个人就业,尹老师有哪些建议呢?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就业本身不是一个纯粹大学生群体就业的问题,实际上还牵扯到就业岗位的提供方,因为工作岗位需求量最大的是企业,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它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最多的,那作为企业来说,如何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它有它工作岗位的要求,如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相结合,就需要在高等教育培训过程中把工作岗位需求和大学生自身擅长的兴趣点结合在一块,这样的话,可能更符合企业的需求,也能让大学生自身的特长展现出来。
主持人勇军:从节目刚开始讨论的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政府也出了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尽管各种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尽心竭力促就业,但就业问题依旧是一个摆在大家面前的严峻考验,2015年如何进一步提升就业率,增加就业人数,尹老师,请谈谈您的思考。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除了大学生就业群体以外,也可以看到农村的青年朋友、农村青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现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下,也有很多的工作岗位有需求,对于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入城市以后,实际上怎么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我想,首先应该有一个技术教育再培训的机会,围绕工作岗位提供这种职业教育或者技术教育培训,提供的肯定是根据他们的工作岗位需求,更具针对性,更具实效性,培训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主持人勇军:听众朋友,就业是民生之本,因为它一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一头连着每一个家庭实实在在的日子。2014年,在政府各种就业政策的扶持下,在相关部门积极牵线搭桥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开始了新生活。我们相信,在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下,一定会有更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