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始终奉行“让无助者有助、让有志者成才、让奋进者辉煌”的理念,充分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工程”,多渠道多手段推进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实施多元化帮扶,力促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开展就业帮扶。 2007年以来,该院通过校友会成立“毕业生就业专项基金”,受助毕业生达1105名,受助资金110万元。2009年,该院设立专项就业基金,每年为500名困难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在指导困难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减轻就业经济压力。针对享受此项援助的毕业生,由该院招生就业中心和各院系给予全程、重点关注和帮扶,促使他们顺利就业,仅2012年以来,累计有1603名毕业生受到资助,补助资金达160万元,受助的毕业生也到实现了100%就业。2012年开始,该院成立的丁祖诒教育基金为100名困难毕业生提供了10万元的就业援助。2014年,该院积极落实国家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下拨58000元为58名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
二是联合省(市)人才市场,设置毕业生校内(外)见习岗位,实施兜底就业。 从2010年开始,该院挖掘自身资源,积极联系省(市)人才市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农村生源、少数民族学生中未就业的毕业生,平均每年提供300个就业见习岗位,5年来,共有261名毕业生参加了见习。通过在见习岗位上的锻炼,这些毕业生心理更加成熟,自我调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普遍提高。据统计,2010—2013届参加过该见习岗位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截至2014年11月底,该院2014届未就业学生中参加过见习的学生中已有82%落实就业单位。
三是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校园招聘活动,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 。每年10月份,该院招生就业中心分头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西安地区等毕业生就业集中的地区联系用人单位。招生就业中心严格把关,结合本院毕业生特点,积极邀请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到学院招聘,平均每年都举办10-12场大中型招聘会,同时还不间断举办校园专场、小型招聘会。这些作法为广大毕业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近、就地、低成本双向选择的机会。
该院招生就业中心主动向校友所在企业,长期联系合作的用人单位介绍和推荐困难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
四是加强特殊群体就业指导。 该院在多年的工作中体会到,切实帮助困难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保证。2010年,该院专门制定了《西安翻译学院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计划》,在建立帮扶制度、设置校内见习岗位、加强就业指导、做好跟踪服务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特殊群体的特点,招生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各系就业联络员、心理咨询师等30余名专门人员共同发力,通过“一对一”就业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和就业资助,有效解决和缓解学生就业、心理、经济困难等各类难题。对于就业能力欠佳的毕业生,安排开展“一对一”咨询辅导,提供职场形象、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能力、择业方法、择业技巧,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赢得人才市场的竞争。对于频繁变动实习和就业单位,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认识不准、负担过重、期望过高,工作适应性较差的毕业生,该院通过心理咨询、个性化辅导,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期望值,化解就业心理问题和障碍,提高他们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准确定位,提高就业稳定性。
五是做好跟踪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该院招生就业中心对困难毕业生分类建立档案,一人一册,实行分系包干、责任到人、动态管理。每位毕业生离校时登记QQ号和3个能和本人联系上的电话,建立QQ群,招生就业中心专人担任管理员,定期给毕业生发布母校的信息,送去关爱和温暖,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问题,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扬“西译精神”,争当先进,让每位毕业生时刻都能感觉到母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青春散发迎接工作挑战。
该院落实《西安翻译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招生就业中心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按第一年100%、第二年70%、第三年50%的比例对困难毕业生就业进行3年跟踪调查服务,对再次失业的毕业生,根据个人意愿推荐相应的用人单位,通知学生面试,直到成功上岗就业。2010—2014年,该院困难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在70%以上,对113名毕业生进行了二次推荐就业,总体满意度达85%以上。
该院主管学生就业的负责人表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各级单位对就业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深度挖掘就业工作内涵,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该院特色优势,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责任编辑:胡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