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执法者:城管“三大窘境”谁来破

13.08.2015  18:14

近日,本报刊发的《流动小摊贩:一个“不”字为啥难禁》报道,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西安城管、热心市民纷纷打来电话,诉苦有之、抱怨有之,城管执法这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有 媒体报道称,城管是中国执法者中唯一遭遇漠视甚至鄙视的群体。全民妖魔化城管因何而起?被妖魔化的城管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复杂性?时常见诸于媒体报道的 “临时工”又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恶化了城管的执法环境?近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调查,梳理出城管执法中的三大窘境,为公众勾勒出一个真实的城管印象。

窘境一:法律缺位、制度缺失,造成城管具体工作“无法可依、借法执法

城管贴条锁车,法律依据在哪?

近日,陈先生着急去西安雁塔路某单位办事,因为用时很短,就随手把车停在了路边道沿上,但他的运气显然不佳,办完事刚出来,就看到爱车被城管贴条。

懊 恼之余,陈先生打电话咨询了一位朋友,得知车轮没锁,“不用担心,城管贴条不联网,也不影响将来审车。”朋友如是说。“那罚款要不要交?听说逾期三个月法 院就会下传票?”陈先生不放心,“根据我‘行走江湖’的经验,法院传票只是个传说,不足为惧,原因你懂的。”听完朋友的安慰,陈先生撕下贴条,快速将车开 走。

这一幕,在西安、在陕西多地已是司空见惯,这种尴尬,凸显了我省、乃至全国城管 法律缺位、制度缺失的窘境。“发现违停车辆,交警贴条、照相、上网,一套流程紧密连接严丝合缝,不交罚款就无法审车。而轮到城管,贴条、调信息、电话通 知、报纸公示、移交法院、等待审核,流程繁杂冗长,理想状态下都得耗时数月,执行力可想而知。”原西安市城管执法局法规科负责人无奈地说。

据 了解,城管组建十多年来,国家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城管执法的独立法律法规,国家、省级也缺乏一个独立的城管专门管理机构和统一的行业体制规范。法律缺位、 制度缺失的先天不足,造成了城管具体工作中“无法可依、借法执法”,“市区有机构、省里无厅局、国家无部委”,“儿孙满堂,上无爹娘”的现状,而这也从源 头上导致了城管执法手段单一、硬性过强、柔性不足。

窘境二:市容环卫、渣土清运、占道劳务市场管理、流浪乞讨劝离救助……城管的“篮子”越编越大

市政环保工商,管得过来吗?

随着城市总面积不断扩张,总人口持续增长,城管的工作职能也在调整添加,并且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据介绍,西安市城管执法局从2005年成立至今的十年间,在编执法人员别说有所增加,不少区局就连当初的定编都没有配齐。这种情况下,工作量大与人员不足的矛盾突出,只能增加公益性岗位,基层各执法单位都聘用了城管执法监督员,也就是大家说的临时工。

“市 容环卫、园林绿化、环境保护、违法建设、渣土清运、社会噪音污染、停车秩序规范、占道劳务市场管理、流浪乞讨劝离救助……”这些建设、规划、市政、园林、 工商、公安、环保、民政等部门管不好、管不了的“脏活累活”都交给城管。这样一来,“城管这个篮子会越编越大,里面装的东西越来越多,担子也就越来越沉。 甚至广场舞、抽打陀螺、甩响鞭等也由城管负责,真是压力山大呀。”一位正在街头执法的基层队员说。

采 访中,记者得知,西安的各区县城管执法局均存在正式编制过少,大量雇用临时工现象,具体执法中一般都是两名正式队员带三四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也就是俗称的 临时工。公益性岗位人员月均工资1500元左右,绝大多数还没有“五险一金”社会保障,长期在高强度、高压力及易引发冲突的一线工作,极易导致执法过程中 的一些不文明、不和谐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屡屡出现城管负面报道时,最终查处的都是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