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刷屏 去陕西各大博物馆内寻找古代"佩奇"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唐代生肖猪
茂陵博物馆珍藏的西汉白玉猪
西安博物院珍藏的汉代玉猪
近日,“啥是佩奇”登上微博热搜,而爷爷展示的“硬核佩奇”吹风机,也刷新了网友对它的认识。但你知道吗,在陕西的博物馆里就收藏着不少的文物“佩奇”,其中有玉猪龙、陶猪、生肖猪等等,它们的造型不仅独特,更充满古人的智慧。在这些“猪文物”的背后也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连日来,记者走进陕西各大博物馆,探访古代的“佩奇”们,关注文化遗产中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瑰宝……
与佩奇“同框”的玉猪龙
最近是不是被一部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那个粉红色的“网红”吹风机“小猪佩奇”和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猪龙惊喜同框!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典型器物,红山文化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活跃于辽河流域,而这件玉猪龙却出土于位于黄河流域、距今2800多年的芮国国君夫人仲姜墓中。”据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专家介绍,这件玉猪龙材质为帕岩玉,含有大量的石英晶体,土褐色,有黄色斑点。整体呈C字形,头部硕大,双耳呈圆弧状竖起,大眼圆睁,口微张,面部有多道阴线皱褶纹,首尾以一条缺而不断的口相隔,器身中央有一大圆孔,背部近颈际有一小圆穿,两面对穿,通体抛光。
“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曾经通过绘画、雕塑和陶塑等形式,表现猪的意象。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猪头龙身的玉猪龙,其雕工精细,形象完整,反映了当时人们认为猪和龙一样,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专家介绍,梁带村芮国遗址国君夫人墓出土的这件玉猪龙,是我国目前发现出土地点最为偏南的大型玉猪龙,可能来自战争缴获的战利品,也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喜好收藏,从别处寻觅来的。
和生肖“佩奇”合个影
“好可爱啊,这个就是十二生肖俑,快看快看,‘佩奇佩奇’,我要和猪俑合个影……”1月30日,来自上海的游客康先生兴奋地举起手机,和朋友们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内的十二生肖俑展柜前自拍留念。
“这一组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出土于西安市郊区的一座唐代墓藏,生肖俑通高40—42厘米,均为兽首人身,头部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形象;身体作人形,着敞领宽袖袍服,衣襟垂至足下,双手拱于胸前,于文雅中显露着一种滑稽之相。”据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介绍,十二生肖的身体部分虽大同小异,但头像塑造得生动有致,各有神采。从出土的猪形文物上看,大多数的猪都是四腿着地或者趴着。但唐代十二生肖猪俑却呈现“站姿”,它有着人的身体和猪的脑袋,身穿服饰也非常符合唐朝的宽袍广袖特征,给人超现实的神秘感。
彩绘陶乳猪佐证食用乳猪记载
“文景之治”带来的社会富足除了蒙娜丽莎般的“微笑俑”,更具体表现在出土的猪狗牛羊的饮食种类上。汉阳陵出土的动物俑包括陶马、陶牛、陶羊、陶猪、陶狗、陶鸡,数量之大、造型之美,前所未见。大量从葬这些肉食类动物,是供给死者亡灵在另一个世界享用的,从而更能反映西汉时期饲养业的发达和财富的丰足。
“考古发掘显示,在新石器文化时代的墓葬中就发现了大量种类各异的动物遗迹,其中尤以俗称的‘六畜’为多;同时,随着文明的进化,也出现了用陶质动物随葬的现象。”考古专家认为,汉阳陵目前发掘出土的众多陶质动物中,的确是“六畜兴旺”,动物造型比例合度,生动逼真,其模、塑、绘等工艺已达形神兼备的程度。除了众多从葬坑里零星分布的陶质动物外,考古工作者还在帝陵东侧13号从葬坑的试掘方内发现了集中分布的陶质动物群,主要是彩绘的成排成列的陶山羊、陶狗、陶绵羊和陶乳猪。
有专家研究认为,汉代流行吃乳猪,对所选的猪肉十分讲究,原则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也就是说,以食用出生两个月到半年之间的小猪、幼猪为最佳。汉阳陵东侧13号从葬坑出土的大量彩绘陶乳猪,充分证实了汉代关于食用乳猪的记载。
学生娃动员爷爷交献“西汉白玉猪”
在茂陵博物馆珍藏着一件西汉白玉猪,这件玉猪长10.2厘米,宽2.6厘米,高2.9厘米,重0.13千克。双目圆睁,平视前方,嘴巴前伸,屈腿缩颈,拱身伏地,尾梢卷起,活灵活现,显得十分可爱。
说起这件文物,还有一段小故事:1956年茂陵文物保管所刚成立时,只有大型石刻9件,无任何馆藏文物,管理人员也只有现茂陵博物馆馆长王志杰一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王志杰的努力倡导下,茂陵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遍布整个文物保护区的群众性文保小组,男女老幼踊跃交献文物,成为当时一大时尚。这件西汉白玉猪就是1971年3月15日这天,王志杰到大阜小学作完文物保护报告,该校学生杨银升放学后,主动动员爷爷陪同他一起来馆里交献的。
到西安博物院看“汉唐猪猪”
“除了陶猪以外,我们博物院基本陈列上展出的汉代玉猪和唐代滑石猪都很有特点。”西安博物院馆员梁小凌说,西汉玉猪是一对,于1989年在西安市雁塔区山门口村汉墓出土,圆雕,造型相同,姿态相似。鼻端平,鼻孔以两桯钻小孔表示,鼻梁刻三道弦纹,鼻下一道斜弧线勾划出似有笑意的嘴巴。眼呈橄榄形,以压地隐起法雕出的双眼显得格外有神,在表现技法上达到很高水平,是罕见的汉代艺术珍品。
“汉代玉雕动物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工艺精细,以写实为主,特别突出的是阴刻细线流畅,仔细看去若断若续,称之为‘游丝毛雕’,这也是判断汉代玉器的主要特征。另一个是注重大体轮廓,力求简练概括,表现出动物的神态,玉器如玉猪、玉蝉等,仅用数刀刻成,俗称‘汉八刀’。”据梁小凌介绍,1982年在西安市未央区汉城遗址内出土的猪形枕造型粗犷简括,具象而不作雕饰,具有“汉八刀”的深厚底蕴。这件猪形枕长24.2厘米,宽11厘米,高9厘米。猪嘴端平,一道“U”形折线划出口唇。嘴上方略倾的斜面为鼻头,鼻孔钻两小圆孔。面部两侧的眼睛用细线刻划成小圆圈,四肢轮廓以几条简略的弧曲线勾勒。顶端平,用作枕面。
“1988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茅坡村唐墓中的滑石猪长5厘米,宽1.6厘米,高1.8厘米,小巧精致。”梁小凌说,这件滑石猪呈奔跑状,肥头,阔嘴,翘鼻,颈背雕齿状鬃,体肥短,腿粗长,四条腿腾空跃起。造型生动夸张,别致有趣,形象地刻划出野猪在追逐猎物时的狂奔姿势。
编辑: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