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学院“一园、三季、两茶”服务地方经济

10.12.2014  11:02
            2014年12月7日,由陕西理工学院牵头完成的“汉中市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与汉中工夫红茶开发研究”项目在该院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了汉中市科技成果评审。

陕西理工学院牵头完成的“汉中市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与汉中工夫红茶开发研究”项目通过了汉中市科技成果评审
              此前,该院刚刚完成《汉中红茶生产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制定,首次提出并建立“一园、三季、两茶”的生产模式,即一个茶园,采摘利用春、夏、秋三个季茶叶,生产绿茶、红茶两个产品,更好地利用了现有茶园资源,提高综合利用率,增加农业效益。             在当天的评审会上,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岳田利教授、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葛红心、西北大学生科院尉亚辉等九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效益分析报告,查阅了科技查新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技术路线科学,数据翔实,资料规范完整,按照地方茶产业发展需要,建立茶叶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评估平台,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茶产业信息数据库,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大量基础性数据,对汉中茶产业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该项目利用夏、秋茶资源研究开发“汉山红”功夫红茶,并建立标准化生产工艺,制定汉中市地方标准DB6107/T 11-2014《汉中红茶生产技术规范》,建立汉中茶区“一园、三季、两茶”的生产模式,提高茶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建议加快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该项目研究构建覆盖汉中茶产业链的茶产业信息数据库,搭建覆盖茶产业链的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评估平台,系统的调研分析汉中8个茶叶主产县区的种质资源和土壤本底情况,成功开发“汉山红”名优工夫红茶,首次构建一个新的生产模式,编制红茶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对汉中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该院在服务地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又一显著成果。             近年来,该院以“汉山红”高端工夫红茶研发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工夫红茶、红碎茶、红茶粉、特制保健红茶制造技术及各种发酵茶品类的持续研究,致力于秦巴地区夏、秋茶叶资源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不断提高秦巴地区夏、秋茶叶资源利用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积极践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此前,该院刚刚编制的汉中市红茶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制定汉中红茶8个生产标准,覆盖了茶叶种植到加工的各个方面。2014年10月31日,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山红”获得中国名优茶“唯一特别金奖”,代表汉中红茶已经正式入围中国名优茶序列。(文/图 王仕文)            (责任编辑: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