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美德少年”孙梅:带着妈妈去上学

22.01.2016  18:38
            孙梅是宝鸡市岐山县蒲村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宝鸡市“美德少年”,荣登“中国好人榜”。她用自己敬老孝亲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中国少年美好品德的赞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宝鸡市岐山县蒲村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孙梅正在照顾妈妈
            13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可对于岐山县蒲村初级中学的孙梅来说,却面临着学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她的母亲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不能自理,孙梅从 6岁起就肩负起了照管母亲的重任。小学毕业,离家上初中,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带着妈妈去上学。
懂事
              2000年,孙梅出生在岐山县蒲村镇鲁家庄村孙家窑组的一个困难家庭,哥哥比她大7岁,父母都是农民。出生当年,母亲孙亚娟被查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02年,孙亚娟的病情发展到手脚变形,从此只能卧床养病。为了治病,这个家庭倾其所有。2006年,父亲孙亚刚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外出务工,父亲临走时,年幼的她眼里噙满泪水不舍的目送爸爸离去,她不想让父亲走,她需要父亲的照顾。可是她小小年纪就懂事:为了母亲,自己要忍住悲伤,敢于面对。后来父亲每月给家里寄钱,可是只够勉强维持孙梅上学和母亲治病的费用。当时年仅 6岁的孙梅就学着料理家务。“这孩子 6岁就学会挑柴火烧炕了!”母亲回忆,孙梅人小,挑柴火要跑好多趟。每次有人问孙梅,“冬天那么冷,跑得动不?”她就笑盈盈地说她比别人腿长,跑得快。不久,哥哥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由于工资较低,挣的钱只能养活他自己,家里就全靠孙梅一个人打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梅一边在村小学读书,一边照顾卧床的母亲。2012年,母亲的病情恶化,父亲和哥哥又不在家,孙梅只能每天早上为母亲穿好衣服、做好饭再去上学;中午放学,其他孩子都在学校吃饭,孙梅却要走几里路赶回家给母亲做饭。凭着坚强的意志,孙梅的求学之路一直坚持了下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蒲村初级中学。
持家               蒲村初级中学离家远,母亲咋办?孙梅决定带着母亲上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想边上学边照顾母亲。起初,母亲极力反对,理由很简单:女儿带着我,怎能安心学习?同学会怎么看她?不过,早已“当家作主”的孙梅瞒着学校老师,硬是让父亲帮她们娘俩搬了家。由于孙梅的执著,母亲只好顺从。一开学,孙梅娘俩就搬到一户农家的一间平房里,租金一年 600元。在这个不到 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两个板凳、两口锅、一个电磁炉、几床被子就是全部家当。几张木板搭建的灶台上,除了挂面和简单的调料外,没有别的食物,挂面还是孙梅拿自家的粮食换来的。母亲常说:“咱家比不上别人家,你爸在外不容易,咱能省就省。”对于母亲的话,孙梅很理解,从未找父母要过东西。小学三年级时她花5角钱买的自动铅笔一直用到现在,她全身上下除了升初中时爸爸奖励的手表外,其余都是别人给的。母亲每月的低保金和父亲给的钱都交给孙梅管理。除去药费,娘俩的伙食费只剩200元,挂面和稀饭便成了她们一天的主食,菜不是每天都有,买肉也只有等到过年。可再难孙梅都藏在心里,从不对老师和同学说。
坚强               孙梅望着床上的母亲说:“妈是个很善良的人,她抓养我不容易,我可不想做个不孝女。没妈,我就没家了。不管我走到哪儿,都要和我妈在一块!”             回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日夜夜,她没有半点怨言,因为母亲是她的精神支柱,她一定会做妈妈永远的拐杖。每每看到以泪洗面的妈妈,她总是乖巧的做好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母亲每次发病疼痛难忍时,孙梅就一边帮她揉捏身体,一边安慰、鼓励妈妈。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同母亲一道与病魔抗衡。             2014年中秋节前,岐山县爱心人士洪霖等人走访慰问了孙梅,并在网上发帖,呼吁社会关注,孙梅一家的情况这才为外人所知。学校在第一时间减免了孙梅的一些费用,并将她纳入困难学生补助范围。孙梅说,学校和社会上的好心人提供了很多帮助,她已经很感激了。她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快点长大,能早点赚钱回报帮助过她的人,同时为妈妈治病。
好学               进入中学后,孙梅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很快成长起来,不久就被全班同学推举为团支部书记。面对同学的信任,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模范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凡学校制度提倡的,她就积极去干,并努力影响身边的同学积极参与;凡学校禁止的,不但自己不做,还全力说服其他同学不要去做。在各种公益活动中,她率先垂范,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为灾区和家境贫困的同学捐款捐物,还动员其他同学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她不断地在活动中塑造自己,也塑造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他人。她的不懈努力,换来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优秀中学生、优秀班干部。             在校期间,不管个人的事还是班级的事,她始终和老师保持沟通,向老师请教,有时还为老师出谋划策。常常和老师一起研究确定班会内容、策划班会活动形式,常常和老师一起分析同学们的思想动态,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架起了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学生,她一直把学习放在首位,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拼搏进取。在学习中,她对不懂的问题,坚持有疑必问,虚心请教。课堂上勤于思考,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预习任务。她用自己坚强意志和实际行动感化、影响着同学,全班同学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第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文图/刘少博)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