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跻身中国综合 创新型生态城市前十

07.11.2017  09:27

  在飞跃发展的时代,生态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协调,考验着城市发展的智慧,也体现着城市发展的理念。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位,在北京发布《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该项报告给出了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排名,西安位列第十。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城市间的比拼不局限于地区生产总值,而是细化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西安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位居中国第十,这一消息令人振奋。西安在推进创新创业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维续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学者。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硬科技之都

  ——访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胜

  今天开幕的“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邀请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知名企业家等全球“硬科技”领域代表人物齐聚西安,共绘西安“硬科技”发展蓝图。“随着越来越多世界科技盛会在西安举办,西安在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西安位居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榜单第十,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张胜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西安正处在“一带一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字号”政策叠加的黄金机遇期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成果颇丰。张胜教授对西安科技创新取得的进步如数家珍。在航空航天领域,航天九院771所研制的中央处理单元,保障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航天员和地面间的数据传输。航天六院承担着部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空间实验室、飞船上各种主推力,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动力系统的研制任务。

  在光子信息领域,奇芯光电自主研发了全球唯一高折射率差、低损耗、低成本及三维大规模光电子集成技术,多功能、多通道光通讯核心器件,实现了超大容量、超高密度光传输。

  在光子制造领域,中科微精研制出两代四类(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超快激光加工装备,攻克我国航天推进器、卫星、商发等领域的激光加工关键技术,并交付20余家行业代表单位使用。

  在工业技术领域,陕鼓动力攻克了高效节能特大型轴流压缩机和TRT装置的核心技术,大型能量回收透平机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创;华电集团启动建设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使我国煤制芳烃大型产业链基本成型。

  在生物医疗领域,西北大学“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荣获2016年中国专利金奖;西安新通药物的肝靶向化学1.1类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成为世界首个乙肝靶向治疗新药。

  在人工智能领域,无人装备、无人驾驶汽车、大数据分析等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

  此外,西安已超前部署多项重大前沿技术,成立北斗、3D打印、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多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硬措施”,推动这些前沿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创新无止境。张胜教授表示,西安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位居中国第十只是一个起点,西安应以此为契机,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高扬硬科技大旗,打造硬科技之都,走出一条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引领未来、硬科技发展西安的创新发展之路!

  以“环境立市”为核心 构建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访市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白瑾

  “西安市综合创新能力已经挤进全国‘第一方阵’。”白瑾这样评价西安位居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榜单第十的标志性意义。

  在白瑾看来,这一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西安市委明晰的战略规划。2017年1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环境立市”战略,大力推进“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和“行政效能革命”,不断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投资服务环境和生活品质环境,努力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兴办一流的企业,还提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把西安建设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业创新人才高地,把西安建设成年青人创新创业的“天堂”。通过实施“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新政和“人才新政23”,仅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引进15名“万千人计划”领军人才,20个创新团队。

  其次,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西安市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今年1~9月份,西安经济增长7.8%,高于全国0.9%,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投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新等级市场主体20多万户,累计在册市场主体88万多户。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完成旅游收入1295多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4808多万人次。科技成果增长快,1~8月份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了47%。

  最后,成绩的取得,还得益于西安创新创业机制不断完善。比如,西安高新区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代表了西安投资环境、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生活环境的最高水平。一是创新行政审批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服务效能。高新区在企业准入阶段,实行“一口受理,19证联办”管理模式,实行“七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目前,进驻大厅单位38家,共纳入各类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462项,其中能够实现“只跑一次”事项达317项。二是按照“一厅办公、一口受理、一表填报、一网提交、一次办结”的思路,高新区设立行政审批局,全面实施“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改革。三是制定了《特殊人才跨越计划若干政策》,为大学生及各类科技人才创业就业提供机制保障,规划建设一个中西部最大的科技人才大市场,加强产学研结合。四是促进“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营造“人才、金融、公共服务、激励机制”一体化服务的众创生态环境,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西安引领西部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

  ——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建伟

  “西安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排名前十的城市,并非偶然。”刘建伟研究员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整体性配合,成为城市现代化和生态化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刘建伟看来,西安正是准确把握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这一基本规律,并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走内涵式生态城市建设道路,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西安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不仅在理念上不断升华认识,而且在实践中加以认真落实。刘建伟将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西安做法、西安经验概括为四点:

  首先,将中央要求和西安实际相结合。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落地”,与西安的地理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等相结合,发挥人才、技术、文化等要素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实现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城市创业生态系统、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功能协同与战略耦合。

  其二,科学规划和制度保障相结合。将提升绿色发展能力作为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确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主基调,实施新时期“西安生态文明建设计划”,绘就了美丽西安建设的蓝图。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供给等措施,破除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的藩篱和障碍,为西安绿色蓝图的实现保驾护航。

  其三,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同进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系统贯彻,通过综合创新、多元驱动提升西安整体生态化水平。同时,通过铁腕治霾、依法治山、合力治脏等强力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突出问题,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民生。

  最后,制度约束和氛围营造相结合。通过制定法规、出台政策等方式,规制各社会主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良好行为。同时,积极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文明文化,推动城市居民从生态自觉到生态自信的转变。

  打造创业创新新局面 全力推进追赶超越

  ——访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闫文洁

  建设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的关键之一,在于实现城市创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闫文洁说,当前西安的发展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遇期,抢抓战略相遇,促进西安就业质量和创业水平的提升,将是西安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推进民生建设,推进追赶超越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眼下,西安迎来创业创新的历史机遇。”闫文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国务院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重要文件。陕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推进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深化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作为区域位置独特、承担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功能的西安,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和陕西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实现“五新”战略新目标新使命新任务的征程中,迎来了创业创新的历史机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安创业创新的服务保障机制改革对闫文洁触动很大,他认为这已成为创业者的“定心石”。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放管服改革,尤其是以“行政效能革命”全力推动《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的落地生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让创业者满意为目标,从细微处着眼从最小处入手,提出的“事不过夜马上办”争当“五星级服务员”、做好新时期的“店小二”,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等要求,已经渗透到西安各级部门各个单位的工作中,也成为西安创业者的“定心石”。

  “西安的创业者不仅有‘定心石’,还有‘智慧港’”,闫文洁将西安创业创新的孵化基地喻为创业者的“智慧港”。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的成功举办,让西商精神获得广泛认同。世界的目光聚焦西安,创业者的脚步也在西安停留。在继续支持建好曲江新区互联网+、高新区双创基地的同时,遴选扶持了军民融合众创空间——光电梦工厂创业服务平台、西安铁狮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10个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带动培育了西安创客家园创业等一批富有发展潜力的孵化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既是对青年的希冀,也是对高校的嘱托,也必将更加坚定西安发挥高校密集、科技资源丰富优势,进一步给足优惠政策,深挖高校双创潜力,扶持高校双创园区,激发青年学生创业创新的动力。

  创新是西安城市转型发展的第一动能

  ——访市社科院经济学所博士于远光

  “西安位居中国综合创新型生态城市榜单第十,成为西部唯一入选前十名的城市,这是在国家智库层面对西安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充分肯定了西安在创新型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成绩,同时,报告的评价体系也为西安日后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提供了参考,为西安下一步科技创新发展指明方向。”于远光在采访中难掩激动之情。

  于远光说,创新驱动是城市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安在追赶超越进程中,高度重视创新驱动的巨大作用,对企业的科研投入和创新活动予以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一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创新基金的支持强度,改革不利于创新的税收制度。政府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风险技术投资。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科技投入“重引进、轻吸收”现象,建立合理的研发经费投入效率评价体系。还应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并研究制定科技创新的容错机制,最大程度地宽容失败、鼓励创新。

  推动创新发展,需要优良的社会氛围,激发个人和企业的创新热情。西安充分发挥高新咖啡街区、碑林环大学创业带、经开创业街、曲江创客大街、长安“双创”中心、新城幸福林带创业基地、西安港创业创新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各区积极整合现有的存量资源,因地制宜地打造各类以创新创业为主体的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推进“裂变式”创新创业,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西安打造绿色生态城市亮点纷呈

  ——访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市委党校副教授李娜

  “当前,西安在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建设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李娜认为,所谓生态城市,强调的是在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中,各种关系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优美的城市环境,合理化、高级化的城市经济结构,高素质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

  在生态建设方面,西安近年来做了很多努力,表现出色。首先,优美的城市环境。近些年来西安市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环境治理方面颇有成效。一方面努力消除公众的心肺之患。西安学习兰州经验提出“治霾十法”,并将治霾任务科学分解到各部门。截至目前,西安市共拆除建成区外10蒸吨以下地方燃煤锅炉636台,拆除驻军单位燃煤锅炉40台,共计676台1385.19蒸吨。经测算,这可削减煤炭年使用量约48.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6568.8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420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1012.3吨。另一方面,启动河长制柔性治水。近些年来随着西安发展步伐的加快,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不容忽视的现状逐渐凸显。为了解决好这一突出矛盾,西安提出一系列治水方略,特别是今年初在陕西省内率先启动河长制,制定出了西安市“一三五”治水作战计划并采取一河一策的治理办法精细化治河。截至9月底,西安市新增水面2007亩,湿地3858亩。昆明池、渼陂湖试验段也已建成向公众开放,使公众能够亲水近水感受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活。此外,立体增绿打造绿色花园城市。2017年西安市进一步推动立体增绿,持续开展“美丽西安·绿色家园”行动,进行五路绿化,打造“一路一景”的城市绿化体系。截至目前,新增绿化用地113.97万平方米,建成33个绿地小广场;8个郊区县“五路”两侧完成绿化219.83公里,折合绿化面积4486亩。西安市的公众抬头见绿、出门见绿,一座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已逐渐形成。

  李娜说,打造绿色生态城市,离不开合理化、高级化的城市经济结构,即城市中生态型农业高效持续,生态工业布局科学合理,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信息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和资本经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运转灵活有效,基本形成“三、二、一”的理想经济结构模式。何谓“三、二、一”的理想经济结构模式?李娜解释道,经济学将经济产业结构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三大产业分别以一二三代表。所谓“三、二、一”的经济结构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中各产业所占比重是按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这种排列则被公认为是理想的经济结构。近年来西安市持续地进行产业调整升级,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调整为3.2∶32.3∶64.5,城市经济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很好地诠释了生态城市应具备的合理经济结构。

  高素质的城市社会生态文明,是绿色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它表现为城市公众要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践行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消费方式。近年来西安在帮助公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突出表现在浐灞、高陵的生活垃圾试点项目的稳步推进。以浐灞生态区为例,垃圾分类试点项目通过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垃圾分类模式鼓励城市居民科学地分类垃圾,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这个项目通过给公众搭建行为平台较为有效地帮助公众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积极地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据测算试点活动注册用户已突破9200户,覆盖浐灞生态区15个小区,影响人群达10万余人,这为提升西安市公众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行为都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和推动力。

编辑: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