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迪留学生万森:为促进非中交流作出贡献
新华社武汉9月26日电题:布隆迪留学生万森:为促进非中交流作出贡献
新华社记者万芃琦、李伟
“中国的专家把布隆迪的荒地变成了良田,让更多的家乡人民吃得饱。”来自布隆迪的万森·姆博尼汉库耶兴奋地介绍起中国的援非项目,公路建设、医疗队援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万森说起来如数家珍。
万森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文化节活动。(新华社记者万芃琦摄)
30岁的万森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布隆迪《新生报》的记者。2018年,万森参加了新闻交流项目,第一次来到中国。借着为期10个月的交流机会,万森走访了中国10多个省份。
万森说,来到中国后,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面貌让他深受震撼。10个月的时间里,他撰写了近百篇报道发表在《新生报》上。
万森在2018年新闻交流项目开班仪式上发言。(受访者供图)
走访期间,他了解到中国政府平均每年帮助1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于是,他在报道中写道,布隆迪有1000余万人口,如果我们也能达到这个速度,只需一年,全国人民就可以全部脱贫。
“说实话,我当时也是将信将疑。但现在回看,中国的确做到了。”万森认为,中国成功的经验值得布隆迪和其他非洲国家学习借鉴。
交流结束之后,万森对中国念念不忘。第二年,他决定来中国留学。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他又来到了武汉读博士。“中国的发展,每一年都清晰可见。”万森说。
记者采访期间,万森接到了妹妹的电话。他的妹妹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本科新生,刚刚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正准备入学报到。“布隆迪很缺医生,现在多亏了援非中国医生,为我们提供医疗服务。”万森说,妹妹希望来中国学习医学技术,将来成为一名布隆迪的医生,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
“非中合作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万森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明白了这一点,积极参与到非中交流中来。
谈到未来,万森有自己的“小目标”:完成学业之后,计划组建一家非中关系研究机构,继续为促进非中交流作出贡献。“我愿意成为非中交流的桥梁,为民心相通、互利共赢一直努力下去。”万森说。
编辑:马腾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