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动把握就业工作新常态,深入调研、强化指导、细化服务,努力实现新常态下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满意就业。
——科学布局、主动合作,抢占毕业生就业市场。 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在对陕西、四川、甘肃、江苏、山东、河北等20个省市调研的基础上,厘清了市场开拓思路,并提出了“学校统筹、院系落实、精细对接,全程服务”的市场开拓方针,把握新变化,适应新要求。 一是 与中西部省(市、区、县)人社部门精细对接,加强信息沟通共享,主动提供服务,促进毕业生生源地体制内就业,使该校毕业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是 加强与国家级高新区,特别是农业高新园区的对接,将更多行业龙头、重点企业的岗位带进校园,提高该校农、林、水等优势学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三是 深化与农垦集团的人才合作,共建“农垦教育学院”,为农垦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 四是 牵头成立“在陕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搭建就业信息互通,招聘会资源共享,师资力量共建的工作平台,精细对接,全程服务,形成招聘会品牌效应。
——组建队伍、强化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力。 积极构建“课程指导+活动引导+考试辅导+咨询疏导”的指导工作体系,力求通过指导有效性的提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就业指导不仅有深度,更要有“温度”。 一是 组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素养提升和创业基础等四个“内外结合、专兼互补”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加强团队培训与建设,开设四门课程,发挥课堂教育指导学生就业的主阵地作用; 二是 坚持“就业大学堂”“企业高管谈就业”等系列品牌活动,开展面试和职业规划大赛,引导学生树立求职规划意识; 三是 建立学生职业发展咨询室,逐步开展个体辅导与咨询,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 四是 以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为抓手,深度开展公务员考试辅导等专题培训活动,力争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和比例的双提高。
——主动服务、制度跟进,力促毕业生顺利满意毕业。一是 构建“家校同心”的沟通机制,撰写《致2015届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并向7400名毕业生家长寄发,收到逾千封的家长回信,家校协同共促毕业生满意就业; 二是 建立“送指导到院系,送服务到毕业生”制度,开展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一对一”简历问诊活动,指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应对“择业就业那些事儿”; 三是 加强“四项培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先后开展了资质培训、实战培训、技能培训、政策培训等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服务能力; 四是 坚持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周通报制度,摸清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使就业工作不留死角。 五是 坚持对困难毕业生“一对一”帮扶制度,逐一分析困难原因,细致开展分类指导。
(责任编辑:胡玥)